《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分析历史问题能力自然较弱。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课堂上需要采取阅读史料、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和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史实的理解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把握清朝前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四、教学准备
1.登陆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自学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目标2: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兴盛的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重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清朝前期的统治者粉碎了国内地方割据势力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叛乱后,使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除此之外,还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任务单,任务一,《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2.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农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观看微课并结合教材,讨论清代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学生活动:结合探究问题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写到探究问题单上。
教师提问,总结讲解。
PPT出示问题1.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农业
耕地面积增加;
重视兴修水利;
出示清朝治水图
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
经济作物物种种植面积扩大。
PPT出示问题2.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清军入关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了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驻藏大臣和伊犁将等设军;平定了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三 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之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材料四 清代的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材料五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哦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前代的基础。
人民的辛勤劳动。
影响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增加粮食产量。
改善饮食结构。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手工业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示清代粉彩瓷图片,并讲解: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出示清代纺织图,并讲解。从清代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