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预测卷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和文字的出现。
A.教学方法已经形成一定的系统
B.教学组织形式的定型
C.生产力的发展
D.有众多的受教育者需要接受教育
2.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率先提出来的。
A.舒尔茨B.赫尔巴特
C.杜威D.弗洛伊德
3.()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社会主义
C.以人为本D.培养人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的观点。
A.外铄论B.内发论
C.多因素D.综合论
5.“大学引领社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项新的社会文化功能。这表明教育对文化具有()功能。
A.传承B.选择
C.融合D.创新
6.人口数量不能制约教育发展的()
A.规模B.速度
C.教育经费D.方向
7.下列学制类型中,()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A.美国单轨制B.苏联型学制
C.西欧双轨制D.“Y”型学制
8.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颁布了(),又称新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9.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义务教育的年限进一步延长,全世界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准为8.63年,其中,美国、法国、加拿大均为()年。
A.10B.9
C.8D.11
10.()改写了传统教育的定义与概念,改变了整个教育的结构与坐标系,从而实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史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白尼革命”。
A.生命教育B.生活教育
C.终身教育D.国际理解教育
1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始于()
A.美国B.德国
C.英国D.法国
1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示范性
C.广延性D.灵活性
13.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个人活动
C.班级活动D.小组活动
14.下列收集资料的方法中,()具有可靠性高、简便易行、不需交谈、灵活机动的优势。
A.问卷调查B.观察法
C.实验法D.文献法
15.1903年,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B.桑代克
C.布鲁纳D.斯金纳
1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的儿童在认知上获得客体永久性及表象思维两大成就。
A.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7.()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基础。
A.观念的清晰程度B.观念的可辨别性
C.观念的稳定性D.观念的可利用性
18.程序教学是()在教学中的应用。
A.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9.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实质是()
A.新旧经验的重组过程B.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C.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D.新旧知识的顺应过程
20.()学习理论流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D.完形—顿悟
21.建构主义者提倡()教学,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
A.参与性B.探究性
C.驱动性D.情境性
22.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B.阿特金森
C.韦纳D.加涅
23.下列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中,()强调在动作的控制中动作执行者与动作发生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倾向于在自然的研究场景中研究动作行为。
A.生态观B.闭环理论
C.习惯论D.开环理论
24.态度学习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影响态度学习的内部条件不包括()
A.榜样人物的选择B.对态度对象的认知
C.认知失调D.主体要求改变态度的心向
25.在心理学上,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称为()。这种倾向一方面有利于人们快速解决一些常规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会使人们被束缚在这种倾向中,难以以新的视角考虑和解决问题,使思维刻板化,不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A.功能固着B.创造性
C.迁移D.定势
26.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说强调()对迁移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学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者必须明确两个情境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发生。
A.官能B.强化
C.顿悟D.刺激
27.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A.麦克费尔B.皮亚杰
C.诺丁斯D.班杜拉
2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最终必须落实到()上。
A.德育内容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D.德育规律
29.以别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A.说服法B.锻炼法
C.陶冶法D.榜样法
3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而定,具有多端性
31.德育要遵循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苏联教育家()也曾指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A.巴班斯基B.马卡连柯
C.车尔尼雪夫斯基D.维果茨基
32.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名师”,而且学校会安排他们对年轻教师的工作进行示范与指导。这属于职后师德教育中的()
A.实践B.慎独
C.拜师D.反省
33.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划分为()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34.赫尔巴特关于课程理论的主张属于()
A.学生中心课程理论B.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中心课程理论D.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35.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
A.国家课程计划B.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法规
C.国家教育目的D.国家课程标准
36.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班杜拉
C.加德纳D.斯腾伯格
37.()的最大优点,就是有一个共同的客观标准可循。
A.相对评价B.总结性评价
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38.古代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39.()是指师生为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与学的相互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
C.教学策略D.教学模式
40.教师通过复习或者练习之前学过的知识来导入新课。这属于()的导入技能。
A.悬念导入法B.实例导入法
C.衔接导入法D.情境导入法
4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中,量力性原则又称为()
A.可接受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系统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42.()认为,“发现”不限于只是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事物的行为,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A.布鲁纳B.杜威
C.皮亚杰D.维果茨基
43.()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探讨,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
A.讲授法B.讨论法
C.谈话法D.演示法
44.下列文件中,()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取代“级任导师”。
A.《中学生班主任暂行规定》
B.《小学生班主任暂行规定(实行草案)》
C.《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D.《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4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的京师同文馆。
A.1902年B.1862年
C.1922年D.1952年
46.要搞好班级活动,提炼班级活动主题的资源至关重要。班级活动资源的挖掘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A.学校生活B.社会生活
C.学习生活D.家庭生活
47.下列有关交互型多媒体课件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丰富的资源以及个性化的学习
B.提供交流沟通的交互平台
C.能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
D.能真实再现教学情境
48.下列有关QQ在教育应用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QQ群进行班级管理
B.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C.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个别化辅导
D.利用QQ文件传输和群共享功能实现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共享
49.Netmeeting、QQ、BBS、Blog等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形态。
A.作为学习评价的工具
B.作为获取所需信息的工具
C.作为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
D.作为构建知识和创作实践的工具
50.依据一定的教育法规或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及终结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控制的过程叫()
A.教育政策执行B.教育政策监控
C.教育政策制定D.教育政策评估
51.()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一定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为依据和准则,它是一个有目的的动态发展过程。
A.教育路线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D.教育规划
52.下列有关教育法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法是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
B.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
C.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规则
D.教育法是一种调整师生关系权利的法律文件
5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实行(),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A.教师资格制度B.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
C.教师聘任制度D.教师资格、聘任制度
54.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的是()
A.裴斯泰洛齐B.洛克
C.卢梭D.夸美纽斯
55.理想国的最高教育目的是培养()
A.政治家B.哲学王
C.哲学家D.雄辩家
56.首次提出“人之为人的三个因素是天性、习惯和理性”的是()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昆体良
57.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
A.意大利B.希腊
C.德国D.罗马
58.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
A.实验教育学B.心理测量学
C.机器教学D.精神科学
59.刺激分化是对事物的()的反应。
A.相似性B.差异性
C.特殊性D.普遍性
60.我国于()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5B.1986
C.1989D.1983
第二部分主观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简述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5分)
2.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6分)
3.简述运用榜样示范法时选择榜样的原则。(4分)
三、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及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有三位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可能画得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结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在上同一节画苹果的课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预测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A【解析】本题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考查。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
3.B【解析】本题是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考查。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4.B【解析】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登、格塞尔、霍尔等。
5.D【解析】略。
6.D【解析】人口数量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但是人口数量不能制约教育发展的方向。
7.C【解析】双轨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它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术性很强,学生可升到大学以上;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8.C【解析】本题是对我国近代学制的考查。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
9.A【解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义务教育的年限进一步延长,全世界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准为8.63年。其中七大工业国家中,德国为12年,英国为11年,美国、法国、加拿大均为10年,日本9年,意大利为8年。
10.C【解析】终身教育改写了传统教育的定义与概念,改变了整个教育的结构与坐标系,从而实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史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白尼革命”。数百年来,传统教育把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这已不再具有合理性。教育应该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应当建立贯串人的一生,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的一体化教育结构及体系,即形成一个终身教育体系。
11.B【解析】略。
12.A【解析】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特点的体现之一。
13.D【解析】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14.B【解析】教育观察法是人们借助感觉器官或科学仪器,在一定时期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连续感知,并客观、准确、具体、详细记录,从而获得相关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的优势是:可靠性高,简便易行,不需交谈,灵活机动。
15.B【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6.C【解析】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儿童仅靠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筑感知动作图式。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获得两大成就:客体永久性及表象思维。
17.D【解析】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利用,这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基础。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18.D【解析】本题是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的考查。斯金纳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19.B【解析】本题是对迁移的实质的考查,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20.A【解析】本题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考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21.D【解析】本题是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考查。题干中的“与现实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发生”“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都表明是情境教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22.B【解析】本题是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考查。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23.A【解析】本题考查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强调生态的生态观,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