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

160阅读 | 5收藏 | 10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1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2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3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4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5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6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7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8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9页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docx第10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0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森林里踱步 上传于:2024-06-25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杨冬磊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从一个项目任务切入,让学生积极学习,自觉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体现了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能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高校思政课;必要性;可能性;课程项目设计 继中发[2004]16 号文件和高校思政课改革“05 方案”后,2012 年1 月10 日,《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指出,实践育人工作是落实全党教育方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1〕目前,针对大学生对思政课普遍存在认知偏差、态度消极、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项目教学法作为高校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种新方法,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更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育人、知识育人、技能育人的全面性实践育人目标。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教学应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提供一个真实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开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2〕学者弗瑞(Frey)亦指出:“在项目教学法中,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员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3〕换句话说,项目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在教师主导设计下,学生自主建构并协同参与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其关注的焦点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教师设计项目任务的准确度和学生实践项目任务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自觉建构者;二是教学“情境”的设计,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三是教师设计项目任务并指导学生完成,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咨询者和伙伴;四是项目小组成员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共同配合完成项目任务。总之,项目教学法强调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最终经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达成对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和内化。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1)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4〕作为高校开展德育实践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第一,课程本身的理论特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中的填鸭式灌输,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第三,大班教学导致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解决理论性强、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更有助于形成师生有效互动的项目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和内化,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3)适应90 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的必然选择。90后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上常常表现出:对面向生活的、新奇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喜欢多样化、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同时,注重工具理性的学习目标,觉得思政课过于“高大上”,不如专业课重要和实用。〔5〕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难以形成积极、主动、价值理性的学习态度。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通过面向生活的、新型的、多样化的项目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增进其对思政课学习的价值理性认知,是适应90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教学的有效选择。 2.可能性 (1)具体化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教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项目为载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原本抽象的思政课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生动的项目任务,引发其兴趣,启发其思考,使他们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到这些理论知识所蕴含的道理,更易形成理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也使得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 (2)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给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空间。应用项目教学法后,高校思政课教学较易形成民主的氛围,教师不再以权威者自居,而是大学生心目中年长的合作伙伴,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尊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顺畅。高校思政课教师把学生放在平等交流的位置上,重视他们的内心体验,从而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性空间。 (3)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效率。应用项目教学法后,高校思政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大学生实际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项目教学任务。学生根据这些项目任务自愿结成各类学习小组,通过分工协作、相互扶持的方式去应对、处理在项目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项目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认知的相互感染,也会使基础好、兴趣高的同学带动基础差、兴趣低的同学,通过“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共同学习思政课的效率。 三、高校思政课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项目设计 1.课程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校思政课应用项目教学法应准确把握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首先,项目设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其展现个性、提升自信创造平台,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其次,项目设计要充分发掘能引起大学生共鸣的热点事件和情感资源,贴近现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后,项目设计还要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融启发性、互动性、实践性于一体,综合理论阐述、道德情感陶冶、理想信念培养、行为实践引导等手段,努力达成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中的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的统一。 2.课程项目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专题模块式的项目教学设计比较合适。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具体项目设计可划分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职业观教育、法制教育等四大模块。在这四大项目模块下面又可以细分为:理想信念、爱国传统、民族精神、人生价值、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等子项目。最后,可将各子项目经由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等环节逐一实施。 3.课程项目设计的实施过程 (1)理论分解,项目设置。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理论知识进行分解,设计出符合项目操作实际和现实环境需要的任务体系,将大学生引入现实问题的情景中,结合实际开展理论教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家庭美德之感恩教育内容为例,可以设计出3个项目任务:任务1,请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组织课堂辩论,解决理论问题“什么是感恩”;任务2,指导学生进行校园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为何要感恩父母以及如何感恩父母”的看法;任务3,鼓励学生开展“一封家书”活动,通过感恩父母实践行动加深其对感恩知识意义的理解。 (2)协作学习,分组辅导。项目设置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专责意识,教师要提前对班级同学进行项目任务分组和职责分派,提出任务要求及所需知识,动员所有同学参与项目学习。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技术指导。例如,在课堂辩论环节,教师的技术指导就包括了辩论主题的选择、辩论阶段的划分、辩论形式与辩论内容的设计、辩论各环节时间比例的分配,以及现场学生参与的调动等。 (3)提出建议,鼓励协调。项目实施进入第三个阶段后,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要指导学生建立起学习帮助机制,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鼓励他们通过协作克服在项目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经由学习共同体的协调实践与互帮互助,最终实现教师指导、学生互助完成、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4)重点评价,交流提高。学生完成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