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从上海世博会看中国的会展业发展
专 业: 国际商务与会展策划
年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1月13日
目录
摘要………………………………………………………………………3关键词……………………………………………………………………3一、会展业的内涵、作用………………………………………………4
(一)会展业的内涵……………………………………………………4
(二)会展业的作用……………………………………………………4
二、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5
三、世博会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6
(一)世博经济的三个组成部分……………………………………………7
(二)世博会为会展业带来的经济效应……………………………………7
四、未来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8
五、参考文献……………………………………………………………11
【摘要】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申博”成功是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坚定支持的结果,是举办城市上海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结果。中国拥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拥有可靠的物质基础,拥有广泛的公众支持,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举办一届世博会历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界博览会。
2002年12月3日中国取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了世博会历史上举办国的突破。2010年世博会将成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它将极大地扩大国际展览局在中国及全世界的影响,推动国际展览事业在中国及全世界的普及。而在微观上受其影响最大的应属会展业了。因为世博会本身就是个会展业的盛事,所以它的召开一定会对会展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这样的影响到底是不是对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有有益呢?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世博会 会展业 中国会展业现状 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一、会展业的内涵、作用
(一)会展业的内涵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隶属于服务业,即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包括大型国际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经济研讨会等,吸引大量商务客和游客,促进产品市场的开拓、技术和信息交流、对外贸易和旅游观光,并以此带动交通、住宿、商业、餐饮、购物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被称为“无烟工业”。据考证,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览会于19世纪末在德国的莱比锡举办。会展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形式、内容、功能和举办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展已表现为一种经济形式,成为各国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会展业的作用
会展业是高收入、高赢利的产业,其利润大约是20%至25%。而且,会展活动的开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巨大的作用。
1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
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具有服务业的共性,它作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商务平台和交流中介,但同时它又不同于其它服务性行业,具有自身的个性,企业通过参加会展进行新技术、产品推广,可起到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同时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树立品牌形象,具有其他服务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事实上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会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有的是立竿见影的,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逐步发挥作用的。会展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如财富论坛和apec会议在上海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以及推广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及商贸中心的地位,带动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
每一次会议或展览的举办将吸引大量的商务客和游客,即必然会带动交通、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会展业的继续发展,将使展览、会议场馆的数量增加,从而加快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9,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
4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的作用
由于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充沛、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有会展业的发展将带动交通、旅游、餐饮、基础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增加大量的社会就业岗位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北京申奥成功,就将造就几百万个就业机会。在中国,会展业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但是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创造就业机会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二、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一)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二) 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三)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四)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现在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5位。这也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五)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三、世博会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
(一)世博经济的三个组成部分
1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会展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
2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世博会资源市场开发,融投资改革的各项内容。
3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改革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经济活动。
(二)世博会为会展业带来的经济效应
1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
2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
3对GDP的贡献效应
4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上海会展业带来新的机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上海举办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0年占会为200个,其中50个是已有相当知名度的国际展会,当年占会成交额超过450亿元。2001年上海展览业的直接积极带动效益达到了172亿元。有人曾经预测,上海申办世博会的成功,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将超过0.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直接销售收入将达到90余亿元。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产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推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据统计,上海有星级宾馆248家,其中五星级宾馆有14家,涉外客房大5万个床位。预计到2010年,星级宾馆将拥有超过7万间客房,社会各类宾馆将会有40万张床位,而且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