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白鹿仙临 上传于:2024-04-27
锦屏文书 一、概念及起源 1 、概念 馈屏文书"是指以贵州省鲍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洲地区苗、侗族人民长期从事以农林生产为 主的社会实睫话动及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历史面盘的原给记录。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丙下入 章. 饥屏林业抽约,是指以资州省馆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苗、侗族人民从事林业生产所 产生的各种历史记录。是"“销屏文书"中单独反映林业生产方面的原始记载 蜀屏文书"是以移屏林业名约为主要内容、主要特色的反映当地林业与苗、体族人民生存、发 展等社会关系的原始记载,是这一地区当时地方经济、社会生活的纺影。以前通称杀屏林业契约, 其征集的范围也仅以反映林业生产方面的契约文书为主要内容,2006 年下半年后,按照到公党贵州 省委就契约文书议题形成的向贵州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交的《关于抢救-多屏文书"的建议》,以 新的"铁屏文书"概念取代原先"包屏林业契约文书"的概念,把锦屏周边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三悉、剑 河、天柱、碍平四县统一纳入"久屏文书"的抢才保护范围,从此改称"钵屏文书"- “多屏文书"概念明确后, 饮屏县尊将"包屏文书"征集范围扩大至民国以前所有民间能反映当地社 会历史面孝的原始记录, 从而大大丰富了"铁屏文书"的种美和内容.多屏文书"的种类多,内容丰窜。 从载体形式上分有石(碑)、普骨、竹本、布、纸等,从功用来分有生活、生产与经党记录等, 从记 录的形式上分有文字、音像与实物等,从具体内容上分则更是丰富多彩,有山林、田、地、房屋、 宅基地、水墙、区园权属买卖韶, 山林、田、地、房屋、宅基地、水墙、傈园等家产析分及传承记 录狠,合伙造林、个山造林、山林管护、山林经营契,山林土地权属纠纷诉讼、调解裁决文书,山 林土地买卖以及家庭收支登记短册, 生态环境保护契,乡村民俗文化记录, 官府文件,村规民约, 家乘族请,古条等 据调查统计,上述“馆屏文书"总数达 30 余万件,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碑锁、古歌、传说、文艺 《学) 作品以及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具、民族服饰、房屋装饰构件、民间 工艺品等实物原始记录,总数可高达 40 余万件,其中铂屏县就保存有 10 余万件, 这此真实反映当地 及周边区域社会生活和历史而驶的珍贵历史记录,数量放大,内容丰富,是反映明、清时期凋、体 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最真实的实物史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已列入国家重点档案范 力进行抢救和保护< 2、起源 饥屏县是我国个、苗族聚居的边远县份, 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南量充沛,非常适合林木生长, 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传统人工林区,锦屏人工造林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这在中国堪称至特,在世界 上也不多见。早在明代中期,锦屏消水江、训江流域苗、人族人民即已习惯了山田互补、林入问作 的生产方式。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朱元璋派家军进则铁翼洛洞林宽起义,湖沅江而上进入锦 屏。从此,钢屏盛产优质杉本的信息传至江南、华东。 明、清时期朝延到饮屏广征*皇木"带动了*民 间林商"大量酒入馆屏,*皇木"“民木"贸易兴起、繁起米。 拉动、刺激人工造林业的兴起并日益 繁炳兴旺。 吸引本地大量的侗、苗族人民和米自江南、华东等地的汉族人民在久屏从事木材贸易和 人工造林、管林工作。 到了清代夷正、赣隆时期, 木材贸易十分或攻, 人工造林技术也已相当成熟, 木材贸易、人工造林已成了锦碾地区人民太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强大支柱产业。相应地,产生 了大量的山场、林木、田土、房屋等买立、租个、典当的外约、字据、鱼册,官府文告,家谐,碑 刻,以及反映铅屏县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婚俗、宗教等历史发展情况的有价值材料和民问文 学 (艺) 作曲、民间故事、吉歌、传说记录和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具、民 族服饰、房屋装饰构件、民间工艺品等实物 2000 年 10 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系张应强一教授到锦屏县进行社会调查,在够屏县档案馆 查阅到大量的林业择约档案,开始对销屏林业树约档案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后促成角屏县档案局与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合作收集研究锦屏民间林业契约。从此开了规模抢救林业契约档案的 先河。 2006 年,贵州省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政府副秘蔬长和省档案局局长为副组长, 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公安厅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省锦屏文书抢救保护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档案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锦屏文书"的发现以及近年来的大力征集与抢救保护,使鲍屏成为继安徽-微州文书"之后又一个 被中外专家、学者关注的"文书之乡",这项工作已受到省、州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 注。 3、发展情况 1959 年 2 月锦屏县档案馆成立之后,于 1960 年 4 月 22 至 25 日,组织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 作小组到亮江流域的敦塞和清水江流域的九寨、启时等公社进行民间契约档案调查找底和征集,在 消水江流域的平获、文斗和更伯等生产大队开大会动员群众指赠契约文书到县档案馆保存,这是有 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征集契约档案 1960 年 8 月,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杨有庆等人到够屏县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时,在县档案馆 及有关人员的大力协助和推介下,到平获、文斗两个生产大队开始进行契约文书调查研究工作。进 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杨有康教授先后多次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国立亚非语言研究所唐立、武 内房司等学者到锁屏县进行考察研究,曾经征集、借走近 3000 份契约文书原件至日本,他们 3 人 利用这些契约文书主编《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3 卷,由东京外国语大学出版发行。 第一卷 于2001年3月31 日出版,收录 1736 至 1950 年山林卖契契约 283 份; 第二卷于 2002年 3 月 29 日出版 收录 1736 至 1950 年契约 574 份, 其中: 山林租个契约 264 份,田契 55 份,分山、分林、 分银契约 90 份,村规民约、房屋宅基地、纠纷调解、业园、池幸等契约 45 份,民国契约 20 份, 两卷共收录 857 份,第三卷已于 2003 年出版,但在县档案馆没有见到新书- 1981 年饥屏县档案局成立后,从体制上、组织上加强了对"锦屏文书"的征集、保护工作。1984 年,县档案局组织开展了全县第二次大规模征集契约和家谱、族谱等民间档案资料活动,在瑶伯、 文斗两村征集到乾隆二十八年至宣统三年的清代契约 280 份。如河口乡文斗村乾隆二十八年 (176 3 年) 姜凤字与姜远福的*立断卖杉木山场"契约、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 姜兴周等人与龙文风等 人的*立个种山场"契约等- 2000 年 10 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系张应强副教授来到锦屏县进行社会调查,在锦屏县档案 馆查阅到大量的林业契约档案,随后到一些乡村进行考察,开始对锦屏林业契约档案产生了浓厚兴 趣,2001 年 4 月,在张应强副教授和时任饥屏县档案包销长王宗屿的促成下,县档案局与中山大学 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合作收集研究销屏民间林业契约。从此开了县外非档案部门出次征集、整理、 研究、出版契约档案的先河。 2007 年,由中山大学人类社会学研究中心结集编苦成《清水江文书.第一辑》,由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 13 册,共收集近 5200 件文书,资州清水江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书,内容 涉及林业生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国民间社会,特别是西南林业发展 不可多得的资料。 2009 年 5 月《清水江文书第二辑?已由广西病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 10 册, 有具体收录情况不详。 二、特性 1、特点 名鲍屏文书具有突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从收集来的铭屏文书中可以看出,只要 是保存有上百份文书的户,其中的文书大都具有非常好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能清晰连 续地反映该户历史状况, 回锦屏文书具有鲜明的主题内容,其中以反映林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 国锦屏文书具有典型地域意义和突出的民族性。 团锦屏文书具有突出的稀有性。英国牛津大学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柯大卫先生考察锦屏文书中的 契约时评价道:“镶屏契约非常珍贵,像这样大量、系统地反映一个地方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的契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