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多种手法,锤炼首尾
一般来说,文章的结构包含三部分,开头、中间、结尾。众所周知,中间是文章的精华部分,不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要下大力气写好才能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但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非常重要。元代文人乔梦符就形象地把其比为“凤头”和“豹尾”,即开头要小巧玲珑、短小精美,能够先声夺人。结尾要干脆利索,收索有力,给人“余音未绝”之感。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开头和结尾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阅卷人对作文的整体印象。因此写好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下面,我就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谈谈怎样才能写好的技法。
一、锤炼开头。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强调以情动人。好的开头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写好记叙文,一定要按照切题、新颖、简洁的原则,设计出精彩的开头,吸引引读者的眼球,扣住读者的心弦。
1.开门见山式。
即写文章时开篇直接入题。使读者直面所描写的对象,很快地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中。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给人直截了当、不枝不蔓之感,常常能起到很好的点题效果。
例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例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例3: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一棵小草……
我没有牡丹花那样的高贵、华丽;没有茉莉花那样的清新、淡雅;没有梅花那样的凌寒、不惧;没有松树那样的高大、伟岸……我是矮小的,也是柔弱的,微不足道的。可是,我却是不平凡的! (《如果》)
这种开头,能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锁定写作的对象,明了所叙之事,给人清晰明快的感觉,也能防止离题写作的情况发生。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第二,点题的句子尽量安排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2.悬疑设问式。
开篇提出疑问,或是设置一个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悬念,然后在文章后文阐释,慢慢揭开疑团。
例4:“那只羚羊哪去了?”妈妈突然问我。 (《羚羊木雕》)
例5: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例6:班里有不少“好问”的同学,有着问不完的问题。下课、午自习,甚至放学后,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忙碌地出入老师的办公室,大至一整道题,小至一个标点,事无巨细,一概相问。有人不解,问之,则答曰:君子之学必好问。君子之学必好问,这原本不错,学习怎能无问?可我又不禁质疑:问,真的越多越好吗? (《?,是否越多越好?》)
这种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思考 ,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以上三例,或是直接抛出问题,或是由文中人物疑问带动,或从巨大反差落笔,都能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引导他们读下去寻找答案。
3.妙用修辞式。
在文章开头运用比喻、排比、引用、设问等修辞,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或感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粘住读者的眼球。
例7:如颗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鱼塘,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选择》)
三个“如果你选择的是……,你将……”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语势铿锵;巧用借代,形象生动;用牢笼和前面的“自由”形成对比,既点题又设置了悬念。
例8:我就像夏天,一会儿淫雨霏霏,雨过天晴;一会儿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在沉静善感与活泼调皮之间切换自如。(《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把自己比作“夏天”,写出了自己多样的性格,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别具一格。
例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困难与阻挠才能够成功。自从经历了那件事后,我一下子懂得了这个道理。(《顽强创造成功》)
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给文章增添了美感。
4.题记点睛式。
题记是写在作文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可以摘引一段名言,可以是谚语、箴言,也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歌词,还可以是自己的睿智心语。它既可以是对文章中心的诗意表达,也可以交代写作缘由、创设情境,还可以用来展示主要内容。好的题记往往语言凝练,意蕴深厚,能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例10:任何一个美丽的瞬间,都含着万千的艰辛考验。——题记 (《美丽的瞬间》)
批注:语言简洁凝练,点明了写作内容是成功或荣誉背后付出的艰辛。
例11:我不止一次在时光中,瞥见了那朵“金色花”。——题记 (《感谢那朵“金色花”》)
批注:运用比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探寻作者要感谢的“金色花”是什么及感谢的原因。
例12:暮春早树,我与水墨丹青相看两不厌。——题记。 (《水墨丹青,让我更出彩》)
批注:巧妙化用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诗句,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文章,给读者带来一种书香气息。
5.描写烘托式。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
例12: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批注:描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
例13: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曾经拥有》)
批注:通过“晚风”“夕阳”“秋霜”的描写衬托出此时人物的心情。
二、锤炼结尾。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的结尾,是延伸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如何为记叙文的结尾抹上鲜亮的一笔呢?下面介绍最能出彩的五种方式。
1.前呼后应,首尾圆合。
前有呼,后有应,不仅能使文章内容的来龙去脉更清晰,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浑然一体,呈现圆合之美,还能够深化中心,升华感情,促使读者再回味下全文,加深理解。
例1:开头:我喜欢夏日的百花齐放和它的酷热,更喜欢那酷热中偶尔飘过来的一丝清凉。
结尾:那个夏天,在我心中飘过一丝令人神往的清凉。(《夏日的清凉》)
批注:开篇抒情,引出“清凉”,结尾自然巧妙,既照应开头,又再次强调,极尽“圆合”之妙。
例2:开头:那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暖暖的,甜甜的……
结尾:那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风吹过的小巷,无论带走什么,留下什么,都是美好。这是属于一个人的风景,一个人的阳光灿烂。 (《阳光正好》)
批注:“那一天,阳光正好”,首尾响应,回环往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美丽风景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令人回味无穷。
2.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文章结束时,自然而然地在全文记叙的基础上用两句话点明主旨,将要表达的感情或写作意图或直接或含蓄地说出来,起来感染读者,给人鼓舞和向上的力量的作用,就叫作卒章显志。这种写法,可使文章主题鲜明,给读者画龙点睛的艺术享受。
例3:我站在领奖台上,回忆着这七年来,教练对我的付出,我不再傲视周围,高举奖杯,我向着他高声喊道:“教练,您辛苦了,您的付出,我永远记得!”(《你的付出,我记得》)
文章记叙了自己从七岁开始跟着教练学习跆拳道,九岁拿到蓝带证书,十一岁系上红带,十三岁拿到黑带,十四岁取得县锦标赛冠军这一路走来教练对自己的辛勤付出,最后,在结尾处由衷地表达了对教练的感激,可谓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3.呼吁设疑,启人深思。
这是一种在结尾处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发读者思考的方法。有的向大家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求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恶丑,有的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具有启发、感染、强调等作用,使文章显得有深度。
例4:我忽然明白了让的技巧,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与其整天想着让开它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