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交通配置系统方案设计
一、问题提出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电梯是高楼层间人物流动的便捷之路,能否满足大楼客货流量的要求,决定着楼内电梯的选择正确与否。在建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载重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建筑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设计应予以充分重视。但目前对于电梯的选型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和随意性,容易造成大楼运力过剩或运力不足的情况出现,前者导致资源的浪费而后者导致大楼的交通不畅。因此对办公大楼、高层住宅楼等建筑物,先进行交通流量分析,然后再合理确定电梯的规格和台数是很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现状
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电梯交通配置系统的统计特性理论。所谓电梯交通的统计特性是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电梯交通系统的统计规律。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电梯交通配置系统的统计特性理论已基本定型,尽管个别部分还在继续发展和拓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5年)以后,从电梯交通配置系统的统计特性研究阶段过渡到对其动态特性理论研究阶段。所谓电梯交通动态特性是指: 用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电梯交通系统的非线性、模糊性、不确定扰动等特性, 实现电梯交通最优配置。其中,模糊控制技术是电梯群控系统的核心技术。研究电梯交通动态特性, 主要是研究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配置、运行和管理, 提高输送效率,使之成为大楼(特别是智能大楼)整体功能的一部分。
国内大的电梯厂家注意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的电梯生产和电梯交通配置系统技术。据1986年到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对在中国申请电梯交通配置系统专利或应用技术的,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和OTIS电梯公司(包括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各有47项和11项,各占专利总数的47%和11%。
国外虽然比国内较早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到电梯交通配置系统中,但是没有从系统整体上进行研究,没有把对电梯交通的统计特性和动态特性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这正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三、方案
方案一:电梯交通系统的模糊特性
电梯交通系统具有模糊性,例如常用的概念“候梯时间短”或“候梯时间非常短”就是模糊的概念。计算机芯片不能接受含糊的回答,却能使用模糊逻辑进行推理。由于乘坐电梯的每名乘客体重不同,故测量轿厢荷载的荷载传感器不能精确地确定电梯乘客人数。在电梯交通中常常有不完整的信息数据。模糊逻辑是能简化许多复杂问题,使电梯交通中的不确定性确定下来的一种技术。国外使用带有模糊逻辑的电梯群控系统,编制了最新的呼梯分配方法,其平均候梯时间课减少15%~25%,超过1min的长候梯率可减少40%~80%,可见其效果是不错的。
不过这种国外使用的电梯群控系统在国内的使用状况可能不是很理想,因为国内电梯常处于接近满载的运行状态,长期的疲劳运行会严重损害电梯的寿命。
方案二:电梯交通研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智能化大楼中,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电梯群控系统有计算机操纵台、监视系统及电梯系统等组成。电梯系统包括群控管理装置和各台控制装置,其主要功能是:提高和保持作为群控整体的输送效率和服务效率;为乘客提供最优服务,使候梯时间最小,乘客没有烦躁感,满足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具有用户程序设计功能;确定多台电梯的运行。根据大楼固有的交通状群控管理的判断材料和分配控制部的交通情报,来预测近期交通,从而控制电梯运行。
该方案非常的智能化,在以后的应用前景应该是十分广阔。但目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