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70分)
( A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 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 C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 C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 C E )4、“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 E )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 ABC )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 A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 ABC )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 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 C D )9、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CDE )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 BCD )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机械学习
( ABCDE )12、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 ABCDE )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 原则
A、客观性 B、全面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E、激励性
( ABCD)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C、各种书面作业 D、各种实际作业 E、各种体育活动
( ABCDE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 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 ABCDE )16、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坚持 A、爱与严格要求结合 B、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C、全面关怀学生 D、关爱全体学生 E、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 ABC )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D、因材施教E、教师的“教育机智”
( ABC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向”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D、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E、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 A )19、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 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 ACE )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
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 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D、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 CD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理论即
A、强化理论 B、刺激一一反应理论 C、潜意识 D、人格三分法 E、社会学习理论
( AD )22、注意具有 等特性。
A、指向性 B、稳定性.C、紧张性 D、集中性 E、持久性
( ABCD )23、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有: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E、深刻性
( ABCD )24、思维过程可概括为 等过程。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具体化与系统化 D、抽象与概括 E、判断与推理 ( BDE )25、下列对气质的看法,正确的是
A、多血质最好 B、气质无好坏 C、气质影响人的工作成就 D、气质主要是遗传的结果
E、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
( CDE )26、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从 三个维度去考虑。
A、言语 B、技能 C、操作 D、内容 E、产物
( ABC )27、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差异。
A、类型 B、发展水平 C、表现早晚 D、操作技能 E、创新能力
( D )28、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叫做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E、成见效应
( E )29、长时记忆主要以 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 E、意义
( ABCD )30、心理学研究认为,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A、记忆痕迹的消退 B、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 C、受到压抑 D、提取的线索不明显
E、“先快后慢”
( ADE )31、心理学认为,无论何种问题都具有三个特点,即
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提出 C、问题的假设 D、问题的目标状态
E、从原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转换的一系列认知和操作
( E )22、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识与智力无相关 D、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 BCDE )33、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等范畴
A、各科内容学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E、信息技术教育
( C )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 C )35、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
A、知识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 B、技能是能力的表现,而知识不是 C、技能可以用知识来解释
D、知识可以用技能来解释 E、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简答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本题10分)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请你描述一下教师的新角色。
答案要点:教师的角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只要言之有理,表述的方式或用语可以不同)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4.教师是研究者
5.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三、分析题(注意:①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所列的现象进行分析;
●小学老师必答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 “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①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②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小学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经验:
②新课程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筛子”;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