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未来前景
目前,代表新经济的纳斯达克跌得仅仅是一年前的1/2不到,数以万计的电子商务网站和公司早已偃旗息鼓或改弦更张,而就在此时,一个重新打造电子商务的计划却悄然出笼。它不仅是新经济的救命稻草,也许还意味着新一轮网络业的繁荣和证券市场上高科技板块的复苏。这就是以IBM为首的技术派提出的电子商务要回归本质。
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子商务也称作电子交易(E-Commerce),是指企业在网络(主要指Internet网)上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进行交易。从广义上讲,亦称作电子商业(E-Business),是指公司利用网络进行的全部商业活动,包括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目的是创造目标市场满意,使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互联网商业的价值在于创新,在此基础上不断满足客户新的需求,甚至客户的某种需求不是很显著,也能将这样的潜在需求发掘出来,进而用新技术去创造需求。仅仅把传统商业搬到网上走一圈远远不够,互联网也不只是用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费用的工具,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真正的变革体现在,它能够藉助于许多新技术为人们创造许多新的需求。
互联网商业的一个营销法则就是要把陌生人变成客户、把客户变成朋友,把新朋友变成老朋友,无限的市场细分和客户细分,定制经济只有在网络商业中才成了正在发生的和可以预期的现实。在分析客户采购行为的基础上,可以把握特定客户的特定需求和爱好,这时商家就可以主动地将客户需求的服务推出去,这在本质上也是创造需求,在传统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客户的需求常常是无法得到满足,在互联网商业中,这样的定制式服务很容易锁定客户,进而使客户对商家也充满感怀,进一步提高了网站的粘性。
除了Internet的迅速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外,各国政府对电子商务的格外重视也是重要因素。当前电子商务在信息安全性、交易体制、法规建设等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规环境已成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不可忽视的方面。美国政府早于1997年初提出了《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该文件就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提出了美国政府的总体政策,内容涉及原则、财务问题、市场准入问题等方面。目前,美国政府已按照这个政策框架展开国内立法和国际谈判工作。
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营销已随着Internet的发展逐渐兴起。1994年前后,由我国政府批准建成了CERNET、CSNET、GBNET和CHINANET等四大互联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截止到2009年6月底,中国上网用户已达到3.38亿。随着国内结算体系的逐渐完善和与世界接轨,电子商务营销将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
前面介绍了电子商务营销的兴起和发展前景,下面从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两方面对电子商务营销在我国的发展进行研究。
1.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主要是讨论目前企业、消费者和公共设施所拥有的技术水平是否以支持大规模的电子商务营销实施。讨论主要分为通讯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两个方面。
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网上传递的是一些极敏感的信息,如信用卡号、产品报价等,顾客不愿这些信息被人窃取。
在Internet上,交易双方互相不能见面,所以必须有方法确定对方身份。
交易中传输的数据不仅不能被窃听,同时也不能被修改。例如:在一笔转账交易中,转入账号不能被替换。
交易过程一旦结束,交易的任意一方都不能单方面否认发生过这笔交易。必须有不可伪造的电子单据来证明每次交易。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营销所需的技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通讯网络技术还是安全技术,都已走完了技术实现阶段,现在正进入技术开放和普及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