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达标测试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满分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5分)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村落,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某国议员竞选
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标准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①③分别属于经济、政治现象,不选;②④属于文化现象,故选C。
【end】
2、(2.5分)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标准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作用。人们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是将个人融入文化活动的体现,同时在参与活动中,人们的文化素养获得提高,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的体现,故答案为D。
【end】
3、(2.5分)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事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有趣的图画。这一现象说明( )
4、(2.5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堪比当年的《渴望》,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带来了3.5亿元的广告收入,四五千万的版权销售(包括电视台版权和网络版权)收入,总收入为4亿元的经济效益。这反映了《中国好声音》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标准答案】 B
【解析】
根据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关键信息,可以明确题干揭示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这个节目不能笼统地说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②错误;④夸大了这一文化活动的作用。
【end】
5、(2.5分)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期,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标准答案】 A
【解析】
通过诗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可见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选A。此题没有涉及文化的作用,只是谈论文化如何呈现,故排除B。此题也没有涉及文化的产生以及文化与人的关系,故排除C、D。
【end】
6、(2.5分)掏粪工人时传祥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 )
①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标准答案】 B
【解析】
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故排除①。此题借助一种精神考查了文化的作用与实质,②③正确;这种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故④正确。
【end】
7、(2.5分)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材料表明( )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C、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D、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标准答案】 A
【解析】
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属于文化,说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A项符合题意。
【end】
8、(2.5分)濮存昕在一则公益广告中谈道,“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这表明( )
A、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标准答案】 C
【解析】
B、D说法错误,A与题意不符。
【end】
9、(2.5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所有文化试点单位国有资产增值率都达到30%以上,经营效益平均增长20%以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文化决定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象征
④我国的文化产业必须进行体制改革,才能增强文化的总体实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标准答案】 A
【解析】
经济决定文化,故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故选A项。
【end】
10、(2.5分)漫画《怎能全免?》反映了( )
(2.5分)“天空没有星星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回答11—12题。
11、公益广告唤起人们内心的公德意识和行动信心,“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这主要表明( )
A、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的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标准答案】 A
【解析】
“公益广告”是一种文化形式,“公德意识和行动信心”体现的是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end】
12、(2.5分)“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标准答案】 B
【解析】
“随处可见的广告”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故选B。A、D观点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
【end】
13、(2.5分)《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的时期。这表明( )
A、经济是基础,决定着文化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
D、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的正确反映
【标准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文化的产生。《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可见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的反映,一定时代的经济决定一定时代的文化,故答案为A。此题没有涉及文化的反作用,故排除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排除C。文化可以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也可以是对时代的歪曲反映,故排除D。
【end】
14、(2.5分)最近宁夏提出“小省区办大文化”的发展理念,先后推出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月上贺兰》等多部经典舞台剧,展示了整个自治区的历史及社会风貌。这说明( )
①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标准答案】 C
【解析】
文化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消极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排除③;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的发展,排除②。故选C。
【end】
15、(2.5分)西藏以独特的原生态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唐卡艺术形式诠释西藏传统文化,在充分挖掘西藏民间文艺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深加工和再创作,属国内首创的西藏原生态舞台艺术剧目。西藏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标准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了文化的作用。文化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故排除①。衡量文化的价值,不能只看其能否创造经济价值,关键要看其社会效益,故排除④。
【end】
16、(2.5分)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标准答案】 A
【解析】
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④表述过于绝对,应排除。
【end】
17、(2.5分)“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不同的路,相同的裤”,广告文化、旅游文化、短信文化、网络文化等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 )
A、人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标准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材料中的“悄无声息”可知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答案为C。A不符合题意。B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时间跨度,但此题没有涉及文化影响的时间长久性,故排除B。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故排除D。
【end】
18、(2.5分)某中学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打造了“青春旋律艺术节”等各具特色的校园活动,还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优秀校友等在每周三下午为学生开设讲座。该中学这样做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标准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①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强制的、有形的。④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选C。
【end】
19、(2.5分)“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安思危,处治思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名言警句让人感到一种崇高之美、力量之美,读后感觉到有一股浩然正气充盈体内,心胸开阔,境界提升。材料主要表明( )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标准答案】 A
【解析】
此题以名言警句为背景,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这些名言警句让人感到一种崇高之美、力量之美,读后感觉到有一股浩然正气充盈体内,心胸开阔,境界提升”,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
【end】
20、(2.5分)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标准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不同国家人们的具体行为表现,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材料明显体现的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end】
21、(2.5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句歌词表明( )
A、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标准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文化的作用。歌词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变革,这一变革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故答案为A。此题主要强调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除B和C。此题也没有涉及文化的产生,排除D。
【end】
22、(2.5分)“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于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第一次对外公开招考只有39人参加,而2011年全球参加HSK总数达200万人次,人数创历史新高,“汉语热”由此可见一斑。这表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在上升
C、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标准答案】 B
【解析】
“汉语热”是一种文化现象,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汉语热”的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是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故选B。
【end】
23、(2.5分)某校进行了一次仿真度较高的甲流应急防控演练。通过对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知识,真正用知识守护健康。这表明(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标准答案】 C
【解析】
A强调文化的呈现形式,而此题主要强调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影响,故排除A。此题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排除B。此题主要强调文化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