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苏轼阅读答案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中秋月苏轼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时机。
1⑸(1)请写出“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分)
(2)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⑸⑴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步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2)抒发了作者与弟弟相聚后不久又不得不离别,不知以后何时才能再相聚的悲悼与感慨。
拓展阅读:月到中秋阅读答案
①年内中秋节。
②窗口的月光下,如腹泻,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静谧而宁静。如磁盘,因为我看到天上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