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解析: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的教育评价与课程理论专家泰勒。1933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发起了一项著名的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因历时长达八年(1934~1942),故人们称之为“八年研究”。1942年评价委员会发表“史密斯一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泰勒也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因此,答案为C。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解析: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和课程管理的需要,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从课程修习的角度和课程设置的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因此,答案为C。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解析:美国课程的实践活动和日本的综合活动都讲求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接触到事物或进行操作,从而获得直接感知的经验,反映了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趋势。因此,正确答案选C。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解析: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是包含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注重分科的学习;工业革命后,按照社会的需求,开始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分学科课程体系,注重不同内容的学习,都属于学科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排中的“心理逻辑原则”与“学科逻辑原则”。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解析:结构注意课程理论是由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布鲁纳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根据学科结构再来掌握具体的只是。因此,正确答案选D.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解析:泰勒提出的课程评价理论,被称之为泰勒理论,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密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因此,正确答案选A.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解析: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因此,正确答案选A.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解析:活动课程,认为课程是活动,它区别于以往的学科课程。将课程和活动相结合,注重直接经验的学习,改变以往教学过程教育无儿童、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因此,正确答案选D.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解析:我国中小学仍然实行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分科设置;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探究方法选择和安排;在教学上强调教师讲授。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但是往往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动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课程即知识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A。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儿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解析: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C。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评价理论。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的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密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因此,正确答案选A。
12.(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解析: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批判,主张用直接经验取代间接经验,活动课程来取代知识课程,以儿童中心来代替教师为中心。他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D。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解析: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教育阶段,并且为各个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此外,他还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因此,正确答案选D。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讨论展开的,这四个基本问题可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根据这四个步骤来进行课程的编制。因此,正确答案选B 。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解析:课程标准又被称为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答案选A。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解析:教科书的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内容的基础性,对学校的适用性,体现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兼顾学科内容和各级教材的衔接。也就是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因此,正确答案选C。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解析: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正确答案选B。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因此,正确答案选B。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解析: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因此,答案为D。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解析: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是一级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 课程)。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7.拓展课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
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指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
15.安排课程就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
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
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2.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学生的研究 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将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②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
3.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主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其中课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4)评价学习经验
5.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答: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