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

149阅读 | 6收藏 | 9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5页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6页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7页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8页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含答案).doc第9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9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小楼 上传于:2024-06-12
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一)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4分)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列拼音的字词。 二十四节气的物hòu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你可以xiá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xīng sōng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3.(3分)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近期,局部地区出现本土病例,这再次提醒我们接种新冠疫苗、构筑免疫屏障刻不容缓。 B.禁毒微电影《有你》以生动的故事向人们张扬禁毒理念,丰富了禁毒宣传的形式和内容。 C.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在西南乃至全国都很罕见。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D.再平凡的工作,我们都不能漫不经心地应付,而要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 4.(10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③ ____________ ,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 _______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万里赴戎机, __________ 。(《木兰诗》) ⑦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红”自喻,表现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⑧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5.(3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尊称对方的父亲可用 “尊君”“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可用“家父”“家君”。 B.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弟子所著的《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并称为 “四书”。 C.《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以及《蚀》三部曲等。 D.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被称为 “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名著阅读 6.请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填空。(4分) 材料一: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材料二: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材料一中A处人物是______,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____;材料二中B处人物是____________,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________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7.阅读选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写出寓意或看法。(答出两点)(4分)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 有个农夫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的挖掘,葡萄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寓意或看法: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 “孩子”。 ③那个 “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 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 ,声音 细细微微 ,神情 羞羞涩涩 ,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 “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 “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 “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 “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 “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 ⑧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 “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⑨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 “ 蜇 ”了一下。 ⑩在我心中,如此一坐, “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 ⑪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 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⑫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 “孩子”。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⑬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⑭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 但同时我又明自,自律,让他们有一种 “时刻准备”的姿势。 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⑮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 ——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选自 2020 . 9 《青年文摘》) 8.(4分)选文主要讲述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9.(4分)标题中 “灵魂的样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10.(3分)赏析第⑨段中 “蜇”字的表达效果。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 “ 蜇 ”了一下。 11.(3分)选文主要写“坐姿”,③④两段为何要用大量笔墨写那个“孩子”的青涩? 12.(3分)下面对选文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③段描写那个“孩子”时,连用三个叠词“悠悠淡淡”“细细微微”“羞羞涩涩”细腻地表现出那“孩子”在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的样子。 B.文中第⑥段写集团领导们坐在后面时分神懈怠,与第⑦段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那“孩子”灵魂的样子。 C.文中第⑪段“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与第⑭段“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两句互相照应。 D.全文紧紧围绕坐姿来写,突出了坐姿里灵魂的样子;第 ⑫段则插叙了十年后那“孩子”的状况,深化了文章主旨。 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 ①我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浩如烟海,书虽多,有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③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有些还要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 ④在读书的时候,先要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语言文宇关。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做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 ⑤有句老话“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有些意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⑥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者的意思。从前有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 ⑦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⑧知其意之后,还要明其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作者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主观上的反映。 ⑨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做不到全知全能。他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读书仅至知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所得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就有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还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得出的意就可能比较正确,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 ⑩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把书读活了,就是书为我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原文/冯友兰,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13.(3分) 下列对读书“精其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要“精其选”是因为书籍虽繁多,但有价值的书还是不多。 B. 时间是“精其选”最公正的评选家,相对而言,读者只起推荐作用。 C. 我们今天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能够永久流传的。 D. 时间精选出来的作品是值得精读的,需要细细品味,反复咀嚼。 14. (3分)下列对读书“知其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要“知其意”,因为与丰富的意相比,受概念限制的语言,表意是有限的,会出现“言不尽意”的情况。 B. 读书要“知其意”,就需要把功夫下在文字之外,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拐杖,才可体会文字以外的精神实质。 C. “知其意”需要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领会字里行间的意思,体会“弦外音”“味外味”。 D. 本文的标题是“读书要‘过河拆桥’”,这里的“过河拆桥”指的是“知其意”之后的“得意忘言”。 15. (3分)下列对读书“明其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作者表达的意与客观的理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读书还要进一步“明其理”。 B. “明其理”是在把握作者主观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他所反映的客观的理。 C. “明其理”的过程中,读者之意和作者之意经过比较、补充、纠正,能得到客观的理。 D. “明其理”之后,读者会获得较为正确的意,就可以在它指导下处理事务,解决问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 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刬①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升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发擿②奸伏,郡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