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83阅读 | 11收藏 | 1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1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2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3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4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5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6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7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8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9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10页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1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一笑醉 上传于:2024-07-02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于2005年6月,是伴随学校的升格转型后在原泉州幼儿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泉州幼儿师范学校从1955年开始就定位为学前教师教育,是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之一。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改革发展,目前已获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以及两门省级精品课程称号。现将学前教育专业基本情况现状介绍如下。 (一)2011年在校生情况 年段 2007级 2008级 2009级 2010级 2011级 合计 人数 311人 332人 263人 248人 339人 1493人 (二)师资队伍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由学前教育系具体承担,目前拥有校内专兼职教师61人,其中,毕业于省外高校16人,占26.23%;毕业于211高校有13人,占30.23%;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专业带头人2人,校级骨干教师5人;平均年龄33岁左右;教授2人,占3.28%;副教授14人,占22.95%;讲师14人,占22.95%;获博士生课程班结业1人,占1.64%;硕士学位2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3人),占37.70%;双师型或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0人,占49.18%;获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3人,艺术类考级考评员资格证书(古筝、钢琴)2人,获得全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保育员、家政服务员、育婴师)7人,其中有4位教师被聘为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命题专家。 (三)主要教育实践基地现状 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特别是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设备齐全,硬件设施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矛。现拥有琴房共116间,钢琴111台,美术教室3间,音乐教室4间,数码钢琴室2间,舞蹈厅3间,数码钢琴100台。 专门建立了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观摩、模拟教学的实训教室,如蒙台梭利工作模拟室、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训室、亲子园活动模拟室、幼儿游戏活动模拟室、婴幼儿心理观察室、婴幼儿卫生保健模拟室、学前教育专业创意实践室等七间教学实践专用教室。学校还建立了多媒体教学体系,拥有语音室、电脑房,以及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这些硬件建设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条件。 2、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现有本系教育教学设备齐全,拥有“紧密合作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11家(各级各类幼托机构,其中有两家为亲子园);泉州市刺桐幼儿园、泉州市第一幼儿园、泉州市鲤城区传春幼儿园、泉州市直机关金山幼儿园、泉州丰泽区实验幼儿园、泉州市鲤城区机关幼儿园、泉州市鲤城区剑影西湖幼儿园、泉州市第三幼儿园亲子教育中心、北京红黄蓝亲子园泉州分园、宝洲幼儿园和晋江市灵水中心幼儿园。“紧密合作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 (四)科研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并形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课程建设的良好格局。 专业有多位教师参与了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有两门课程荣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有六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称号;本专业教师自2009年9月以来,教师发表论文53篇,其中本科学报14篇,专著2部,参编教材3部;已结题科研课题16项,其中,校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6项,本专业8位教师获得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10年),占全校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一;学生教(玩)具作品《绿色家园——废物利用》,代表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荣获二等奖。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前一阶段专业建设工作所累积的经验和业已打下的基础,基于专业的发展趋向,未来一个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以“做强做大”为专业建设的总原则,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程体系与课程质量建设为载体,以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科研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渗透“全实践”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逐步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社会服务力度和加强省内外交流,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省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技能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反思能力,能够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三、专业建设内容、改革举措、绩效考核指标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在现有师资队伍基础上,我们的目标是经过努力,至2013年构建一支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搭配合理,在本省乃至省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中,硕士学位30人左右,博士学位1-2名,副教授职称18人,教授3-5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2名,双师型教师达专业教师的65%以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争取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 2、建设内容 通过五年的努力,坚持采用“外引内培,重在内培”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年龄、学科结构更为合理,具有双师素质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三育人”质量 在师德建设上,重视师德培养,遵守教师职责,积极倡导“教育服务”观念,把为学生服务作为教师应尽职责,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活动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吴振东老师荣获“福建省2008-2009年度新长征突击手”称号,王跃玲老师荣获“福建省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陈璐平荣获“2010年度福建省高校百佳优秀辅导员”称号,2009年以来本专业教师荣获校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称号共计十余人次。 (2)实行主攻课程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 为体现术有专攻,尽快使一些骨干教师成长为本学科的带头人,在本行业内树立较好的专业声誉,制订并实施了《学前教育系主攻课程建设管理暂行条例》。以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成果、研究成果作为安排主攻课程的主要依据,承担主攻课程的教师应把本课程作为自己教学和研究的主要任务,体现术有专攻,力争在3至5年的时间内,使自己所主攻的课程在全市乃至全省同学科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 (3)实施“青蓝培育工程”,促进新教师成长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实施“青蓝培育工程”,先后制订并实施了《学前教育系新教师培养制度暂行规定》、《学前教育系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暂行规定》。 在校内充分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新教师培养导师制,培养周期为三年,每学年定期开展新教师培养成果阶段汇报会,充分发挥已有高级职称教师的积极性,以老带新,使新教师能快速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建立系级教学督导制度,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听课、评课活动;不定期召开教学座谈会,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商讨对策。 (4)加大校地合作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教师培养方面,积极加大校地合作力度,依托紧密合作型教育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到幼儿园进行实践进修,与教育实践基地签署《关于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协议书》,共育双师型教师;除外,鼓励专业教师到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到幼儿园开展专题讲座,同时,也积极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幼儿园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专业实习的实践指导教师,不断加大校地合作力度。 (5)支持教师培训交流,扩大专业影响力 大力支持与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会,各类专业培训进修,及时把握幼教的发展动态,通过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扩大本专业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2009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会,各类专业培训进修达50人次,有到高校当高访学者、有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有到上海、南京、北京、长春、徐州、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培训进修或学术交流。 3、主要举措 (1)提升道德素养。每月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讨论,引导教师强化“立德树人”意识。 通过多种活动,引导教师在政治思想,学识学风,为人处世等各方面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与专业发展的楷模。 (2)更新教育观念。每月组织教师结合社会进步,学校改革,专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关专题的理论学习,开展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思想观念,质量评价标准等专题讨论,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年组织教师分赴全国各地了解学前教育动态,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研究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方法的成果,探讨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3)鼓励教改研究。结合专业特长,探索教学改革,建设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引导教师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幼儿园联合开展课题攻关;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在原有省级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申报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 (4)完善监控机制。完善对任课教师的考勤制度,完善学生考勤抽检、登记制度,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建立一支由主任助理监控,教研组组长、系秘书为主,其他行政人员为辅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 (5)优化队伍素质。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聘请专家、教授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帮助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实训指导等方面迅速提高水平;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从幼儿园等相关部门聘请一批敬业爱岗,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有创新精神,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或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和提升专业有关的各种技术技能及证书,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实训和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组织全体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挂职锻炼,直接参与教学科研管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也为幼儿园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参与教改研究,新教师来本系至少到幼儿园全程带班一个学期。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 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努力在教学设施硬件设备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4000元(其中钢琴7架;计算机10台);增建三间校内实训基地——幼儿感觉统合实验室、学前特殊教育实训室、婴幼儿营养与配餐操作室。 2、建设内容 (1)为了保持学前教育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形成学院的“靓点”专业,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有实验、实训室的设施设备,改善条件、完善功能。 (2)设置一定数量的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具有模拟现场或仿真特点的实验、实训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主要措施 (1)积极培养相关人才。选送合适的教师参加各种专项进修培训。 (2)逐步加大经费投入,预计投资90余万元用于新建和维护和维修校内教育实践基地。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 增建5家“紧密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未来3年内建设50家“松散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原则上覆盖生源地区所在县市区,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2、建设内容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改革,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地共管”三位一体的共建模式。一是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与幼儿园人才、智力、图书资料、技术设备、服装道具、培训鉴定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人才共育。邀请幼儿园领导、专家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商幼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工作、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工作。三是校地共管,共同构建教学管理机构,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指导管理学生见习、实习。 3、主要措施 (1)签订实训合作协议,规范实习基地的管理 (2)一是“走出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带课题下园,创造双赢模式,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是“请进来”,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给本专业学生上实践理论课。 (3)加大对实训基地经费的投入。 (四)教学与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在原有基础上,至2013年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85%达到校级优秀课程以上的标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