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其中不匹配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B.周恩来-----他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C.彭德怀-----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D.贺龙-----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是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2.《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国籍)著名记者__________,1936年6月他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__________的西方记者。
3.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
(2)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竞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______。
(3)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次“大迁移”指的是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1)选文中提到的“政变”发生在_________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动的。(2)“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答题。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1)上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请简述该书的主要内容。(2)《红星照耀中国》曾更名为《西行漫记》,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更名原因。
6.斯诺认为毛泽东主席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并把他写的关于长征的旧体诗附在文中。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简要概括这首诗涉及的长征的具体事件及所展现的红军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有删节)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他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应是徐海东。
2.答案:西行漫记;美国;埃德加·斯诺;第一个采访红色区域
3.答案:(1)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延安;(3)长征
4.答案:(1)1936; 张学良、杨虎城;(2)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5.答案:(1)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2)1937年10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