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

323阅读 | 16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第1页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第2页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第3页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第4页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第5页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第6页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第7页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内容-1.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晚暮晚景 上传于:2024-07-10
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知识点:1、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自然界本来存在的。如木材、石头、棉花。 人造材料: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经过化学变化制得的。如: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轮胎、足球。 本质区别:是不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实例 蒸发、升华、凝固、挥发 纸张燃烧、食物变质、铁生锈 说明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 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 观察实验的方法。观察时应注意:(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形态、外观。(2)变化中: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生成等(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形态、外观。 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发出光或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质 一般为:一光、二热、三生成。 注意:正确描述现象,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镁带燃烧不能用‘生成氧化镁’代替‘生成白色粉末’。 4、课本中四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1)镁带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试液变红色 (3)锌粒与稀盐酸 现象:有气泡生成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5、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让化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6、物质组成的奥秘。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且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就由这种物质的分子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那么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铁由铁原子构成,那么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那么氯离子和钠离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第二节化学之旅 知识点:1、化学探究活动的环节。 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大胆猜想,小心验证)(3)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进行试验等) 获得结论(5)反思评价 2、金刚石、石墨和c60 相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金刚石、石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点: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2、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 3、过滤与蒸发。4、仪器的洗涤、装配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 水蒸气、水、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大小、数目)不发生任何变化,是物理变化。 只是水蒸气、水、冰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许多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二氧化碳。 (1)分子的性质 a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扫描设备显微镜等设备来观察 b 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c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之间间隔较小。所以,相同体积的水,全部变为气态时,体积增大;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不易被压缩;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挤占了对方分子间的间隔。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回到液态。 3、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是物理变化。太阳提供能量,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变为水蒸气,又释放(放出)能量,变为雨或雪。这个过程中能量始终在变化。 水的人工净化 过滤 除去(树叶、汽水罐等较大的)固体物质(若水中没有这步可省略) (1)沉降 加入明矾,使水中的小颗粒变为大颗粒。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2)过滤 除去颗粒较大不溶性杂质 (3)灭菌 加入氯气、次氯酸、活性炭、漂白粉,杀灭微生物以灭菌。 注意:(1)净化后的水仍还有许多可溶性杂质(钙、镁)和细菌,要煮沸杀菌后再饮用。 (2)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蒸馏水)(3)一般不用蒸馏水作饮用水,也不宜直接饮用天然水。 (4)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钙、镁含量的多少不同。 鉴别软水、硬水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降低水的硬度(由硬水转化成软水):煮沸或蒸馏 5、 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适用于 过滤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蒸发 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蒸馏 分离液体和液体 6、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定义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的 分子角度 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区别 1、有固定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2、有固定性质(熔点、沸点) 1、无固定组成 2、无固定性质,各成分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关系 混合物分离、提纯 纯净物 混合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知识点: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药品 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 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体积比1:2 (阳氧阴氢,正一负二)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消耗电能,是个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可分。 微观示意图 课本38 文字表达式 课本38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当水分子分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这是化学变化。 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相似点 都是微观粒子,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断的运动;都有一定的间隔;都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联系 分子、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固态、液体、气态的碘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氢气的燃烧 实验操作 在尖嘴导管口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凉烧杯 注意事项 点燃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若不纯,会发生爆炸。 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声音较小,说明氢气较纯。 现象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发烫,烧杯内壁有水雾 文字表达式 40页 微观示意图 40页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特点 只有一种生成物 只有一种反应物 字母 A+B+C….=D A= B+C+D…… 举例 氢气+氧气 点燃 水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0、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的特点(1)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2)放热多,相同质量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汽油的3倍。(3)来源广泛。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原子能不能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用其他的方法原子是可分的。 若简单的说:原子不能分,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没指名范围。 卢瑟福散射实验 a大多数α粒子通过了金箔(说明金原子中大部分是空的,从而证明了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b少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 (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碰到了很大的阻力,改变了方向); c有极少数被弹回(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3、原子的结构(课本45)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数量关系: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关系: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质量相差不大) 体积关系: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电子在空间内作高速运动。 注意(1)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同种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氢原子核内就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小圈表示:原子核 圈内的数字: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它决定原子(元素)的种类 弧线表示:电子层(能量由高到低,第一层能量最低,最外层最高) 弧线上面的数字:该层的电子数(课本45页2:第一层电子数是2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 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获得: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不能获得: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电子决定:原子的体积和化学性质(主要是通过最外层电子的得到或是去来体现) 原子种类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稀有气体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4(1.2.3个) 大于或等于4(4、5、6、7 2(氦)或8(一般为8)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金属、非金属 稀有气体原子) 得失电子 易失电子,变成2电子或8电子的稳定结构 易得电子,变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 既不易得,也不易失 得失电子后 阳离子 阴离子 还是原子 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金属性,易失电子 非金属性,易得电子 稳定性,不易得,也不易失 注意: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2、原子在得到或失去电子后 一定不变的是(1)原子核(2)相对原子质量(3)原子的质量 一定变的是(1)电子总数(2)化学性质(3)微粒的电性 离子 离子包括阴离子和阳离子。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原子得到电子后,变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符号 钠原子Na 钠离子Na+ 氯原子Cl- 只有稀有气体是稳定结构 一般是稳定结构 一般是稳定结构 转化 1、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2、判断某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主要看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是原子,大于,质子多,带正电是阳离子,小于是阴离子。与中子数无关。 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原子的真实质量(克) 表达式1 :相对原子质量= --------------------------------------- 碳-12原子的真实质量*1/12 表达式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是1(通常不写),它不表示原子的真实质量。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质量差不多。 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若A、 B表示两种原子,A1、B1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A2、B2表示院子相对原子质量,则A1 = A2 B1 B2 7、分子、原子、离子与物质的相互关系 (1)分子、原子、离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