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相交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 具 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怎样?架桥时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讨论、猜想、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进行总结)可以修隧道,观察课本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简要总结)
二、独立尝试,合作探究
1、画一画:
教师出示课件
师: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甲乙两地,怎样从甲地到达乙地?有没有更近的路线?自己动手画一画,看能发现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要论的时间)
2、让学生展开交流,使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师:通过观察思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几条不同的线,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3、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板书,同时出示课件)
4、请帮忙:(投影课件)
从A地到B地有五条道路,时间紧急,张先生要从B地赶往A地乘火车,问:此时张先生应该怎样走?(分小组讨论,组长把探讨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小结)
5、小游戏:(投影出示课件)
教师让四个同学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个同学之间要间隔一段距离),抢板凳,板凳与其中的一个同学正对着,根据他们站的位置,谁最有可能抢到板凳?(先让学生们猜一猜,教师统计一下结果,然后让四个学生去做,其它同学认真观察,看结果究竟如何)
师:这样公平吗?为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说明原因)
再让四个同学按照开始时的情形站好,让两个同学分别测量四个同学所站的位置到板凳的长度,教师把学生测量的数据记在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游戏的结果,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游戏的模拟图画出来,并测量每个同学到板凳的距离,分别记下来。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板书)。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投影出示课件)
你能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注意要标上垂足)
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指导。
让三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画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投影到黑板上),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点到直线的距离”画法,然后让学生再自己练习,掌握画法。
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动动脑:(投影出示课件)
为什么大家喜欢走捷径?
(师:走捷径省时、省力,但在校园里或其它地方,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而践踏草坪等。)
2、 新点子设计:(投影出示课件)
如果要把塔河水引到卧铺村,可以开凿一条水道。怎样开凿能使水道最短?把你的想法在下图中画出来。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指名3位同学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画法,引导学生巩固“在所有线段中,以点到直线的距离最近”。
四、拓展延伸 (投影出示课件)
操作
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铅球的成绩,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请同学们把自己到学校的路径画出来,在画一下从家到学校怎样走最近?
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和“用生活中的例子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在教案设计之初大家集思广益。确定教案的大致思路,总体上把握“让数学接近生活,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目标进行。在对教案进行修改时,力求在课堂的引入阶段就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经过对教案的反复修改后,整堂课由各种联系生活生动有趣又层次分明的活动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发现和掌握有关“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并通过游戏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真正意义上理解本知识要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在对教案的设计和修改过程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有机结合,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对知识的学习探究过程中,设计“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和“抢座位”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特别是对于“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