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拓展阅读:跑龙套(沈从文).doc

216阅读 | 9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拓展阅读:跑龙套(沈从文).doc第1页
拓展阅读:跑龙套(沈从文).doc第2页
拓展阅读:跑龙套(沈从文).doc第3页
拓展阅读:跑龙套(沈从文).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放过 上传于:2024-06-22
拓展阅读:跑龙套 沈从文 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别提出,表示尊重。知识多,责任多,值得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脚色。我欢喜这个名分,除略带自嘲,还感到它庄严的一面。因为循名求实,新的国家有许多部门许多事情,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专家才能解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预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一个跑龙套角色,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沉重些。 跑龙套在戏台上象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必恭必敬的分站两旁,等待主角出常看戏的常不把这种角色放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自己一举一动可不儿戏。到作战时,他虽然也可持刀弄棒,在台上砍杀一阵,腰腿劲实本领好的,还可在前台连翻几个旋风跟斗,或来个鲤鱼打挺,鹞子翻身,赢得台下观众连串掌声。不过戏剧照规矩安排,到头来终究得让元帅寨主一个一个当场放翻!跑龙套另外还得有一份本事,即永远是配角的配角,却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才不至于使得本戏提调临时手脚忙乱。一般要求一个戏剧主角,固然必需声容并茂,才能吸引观众,而对于配角唱做失格走板,也不轻易放过。一个好的跑龙套角色,从全局看,作用值得重估。就目前戏剧情况说,虽有了改进,还不大够。 我对于京戏,简直是个外行,解放前一年难得看上三五次,解放后机会多了些,还是并不懂戏。虽然极小时就欢喜站在有牵牛花式大喇叭的留声机前边,饱听过谭叫天、陈德霖、孙菊仙、小达子、杨小楼……等流行唱片,似乎预先已有过一些训练。顽童时代也净逃学去看野合戏。到北京来资格还是极差。全国人都说是“看戏”,唯有北京说“听戏”,二十年前你说去“看戏”,还将当作笑谈,肯定你是外行。京戏必用耳听,有个半世纪前故事可以作例:清末民初有那么一个真懂艺术的戏迷,上“三庆”听谭老板的戏时,不问寒暑,每戏必到,但座位远近却因戏而不同。到老谭戏一落腔,就把预先藏在袖子里两个小小棉花球,谨谨慎慎取出来,塞住耳朵,屏声静气,躬身退席。用意是把老谭那点味儿好好保留在大脑中,免得被下场锣鼓人声冲淡!这才真正是老谭难得的知音,演员听众各有千秋!故事虽极生动,我还是觉得这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并无什么好影响。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居多是在近八年内由全国四面八方而来,不论是学生还是工农兵,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对于个人在台边一唱半天的某种剧目,即或唱工再好,也不免令人起疲乏感。何况有时还腔调平凡陈腐。最不上劲的,是某种名角的新腔。通常是一个人摇着头满得意的唱下去,曼声长引,转腔换调时,逼得喉咙紧紧的,上气不接下气,好象孩子比赛似的,看谁气长谁就算本事高明。他本人除了唱也似乎无戏可作,手足身段都是静止的,台上一大群跑龙套,更是无戏可作,多站在那里睡意蒙眬的打盹,只让主角一人拼命。这种单调唱辞的延长,和沉闷的空气的感染,使得观众中不可免也逐渐有梦周公势。这种感染催眠情形,是观众对艺术的无知,还是台上的表演过于沉闷单调,似乎值得商讨。有朋友说,旧戏主角占特别地位,在这一点上,是“主角突出”。我以为如突出到主角声嘶力竭,而台上下到催眠程度,是否反而形成一种脱离群众的典型,还是值得商讨。 京戏中有很多好戏,其中一部分过于重视主角唱做,忽略助手作用,观众有意见虽保留不言,但是却从另外一种反应测验得知。即近年来地方戏到京演出,几几乎得到普遍的成功。川戏自不待言。此外湘、粤、徽、赣、闽、晋、豫,几几乎都能给观众一种较好印象。地方戏不同于京戏,主要就是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这是中国戏剧真正老规矩,从元明杂剧本子上也可看得出来。虽属纯粹配角,也要让他适当发挥作用,共同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地方古典戏的编导者,都懂得这一点。比较起来,京戏倒并不是保守,而略有冒进。至于京戏打乱了旧规矩,特别重视名角制,可能受两种影响:前一段和晚清宫廷贵族爱好要求相关,次一段和辛亥以来姚茫父、罗瘿公诸名流为编改脚本有关。这么一来,对诸名艺员而言,为主角突出,可得到充分发挥长处的机会。但是对全个京戏而言,就显然失去了整体调协作用。和地方戏比较,人材锻炼培养也大不相同:地方戏安排角色,从不抹杀一切演员的长处,演员各得其所,新陈代谢之际,生旦净丑不愁接班无人。京戏安排角色,只成就三五名人,其他比较忽略,名人一经雕谢,不免全班解体,难以为继。京戏有危机在此,需要正视。二十年谈京戏改良,我还听到一个京戏正宗大专家齐如山先生说过:京戏有京戏老规矩,不能随便更动(曾举例许多)。我们说京戏并不老,唱法服装都不老,他不承认。事实上随同戏台条件不同,什么都在变。出将入相的二门,当时认为绝对不能取消的,过不多久一般都不能不取消,只有傀儡戏不变动。检场的今昔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