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
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
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
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
做出自己的回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
要了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
家长说服不了孩子。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
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一.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学习焦虑
六年级新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焦虑的问题,占 70%左右。由于
小学学生和初中学生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差异,他们在思维特点和
学习方法上会存在很大不同。发展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基本
特征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多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
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有很大成分的
具体形象性;但初中生的思维活动则是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
位。在学习方法上,小学生的学习多数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然
而初中阶段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的能
力。面对新的学习任务,自然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因
此,很多新生都会感到学习不适应,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出现
迷茫、焦虑、厌学的情绪。
2. 考试紧张
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家长经常会把"竞争”中考"挂在嘴边,
教育孩子要有紧迫感、要有竞争意识,这难免会造成孩子心理上
的压力与紧张。对于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认
为保持名列前茅才能让家长满意,一旦考试失利,他们极容易产
生挫败感,严重的会焦虑、自卑。对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
来说,学科数量的增加和考试难度的提高都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
恶惧感,考试成为他们最害怕的事。
3,人际关系紧张
儿童在经过五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后,大多建立起固定的人际
交往圈, 与同伴关系亲密。到了小学高年级,交友以团体形式 (即
6、7个儿童在一起交往、游戏) 为主。然而进入初中后,由于择
校、分班等原因,六年级新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极容易产
生孤独、寂寞和压抑的情绪,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进入
新的环境后会更加感到不安与压抑。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到学生
的学习和生活。
二. 家庭教育措施
1. 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调整学习成绩定位
六年级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属于普遍、客观的现象,并且可
能需要经历一段的时间才能适应。在这一适应期,作为家长,首
先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应对困难的信心, 其次,
调整学习成绩的定位,尤其是对曾经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的孩子,
更需要重新看待孩子的进步,可以制定具体、短期的目标引导孩
子不断进步。
2,与孩子共同理解“考试”的含义,善待考试
初中的考试相对小学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