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实践观与真理观
1.2021年9月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通报发布会。通报称,3号坑发现的带有神树纹的玉琼前所未见,在玉琮上清晰地刻着一棵通天神树,确切地证明,几千年前三星堆的先民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能和千里之外的文明沟通,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互相交融的发展过程。考古工作者能根据现时的考古发掘找到当时的历史踪迹,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揭示事物内部本质与规律,逐步解开社会历史之谜
②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三星堆遗址可以反映古蜀人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
③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有助于三星堆考古工作还原历史真相
④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根据现时的考古发掘找到当时的历史踪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假如青春有颜色,它或许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许是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铺就奋斗的底色。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担当有为的青年,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成就时代荣光,以胸怀大我的姿态绘就人生画卷。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1年3月15日,西起喀什,东至哈尔滨的广大地区陷入一片扬沙之中。这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本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蒙古国的国家能力目前尚不足以应对非法采煤、过度放牧的问题。对国内广大,干旱的沙海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也就更无从谈起了。最重要的沙源在蒙古国,中国显然无法直接把三北防护林扩展到他国境内,只能依赖于国际合作。这说明( )
A.治理沙尘的实践活动有社会性特征
B.治理沙尘的实践具有物质性,防护林表明能够把观念中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C.对沙尘暴的认知来源于人们对沙尘天气运动规律的认识
D.实践具有历史性,随着时代而发展
4.“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做好制度安排,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优。材料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实践是以人们的内在本性为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是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直接现实活动
③社会生活本质上的实践性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④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所谓“信息茧房”,就是指在海量信息面前,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关注选择接收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而减少、忽略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正如蚕把自己逐渐禁锢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在通信领域要“破茧而出”,才能拓宽视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实践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突破“信息茧房”,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②突破“信息茧房”,要深入实践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突破“信息茧房”,要善于借助不断丰富的认识工具,不断拓宽视野、深化认识
④个体有兴趣爱好等主体差异性,成为某类信息的偏食者体现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研学旅行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建立适合各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的哲学依据有( )①兴趣对认识活动起决定作用,激发兴趣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②获取知识有多种途径,跳出书本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③学习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离开直观感受学生就无法获得正确认识④实践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验证知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建立适合各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的哲学依据有( )①把兴趣爱好作为活动的出发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②研学旅行作为直接现实性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认识③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直接经验④研学旅行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
党的会议
对市场作用的认识
1992年党的十四大
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02年党的十六大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7年党的十七大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2年党的十八大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一认识过程( )
①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②体现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向前发展③证明认识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具有主体差异性④是追求终极真理并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其中,在农业、植物学领域,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水稻自私基因,经过探索并由此破解了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这是科学史上植物自私基因首次被发现,证实了植物界同样存在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非经典遗传现象。材料表明( )①孟德尔遗传规律是具体的,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科学家对水稻自私基因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求索过程③科学家对水稻杂种不育机理的认识发展是在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④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认识是推动后续科学实验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传统农耕都是直接焚烧秸秆,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某科研人员从传统农耕烧草木灰的习惯中获得灵感,转换思路,用现代规模化的生产替代传统焚烧方式。将秸秆在密闭高温下炭化,变成碳基有机物,代替土壤中微生物完成“消化”,土壤可以直接吸收有机质,帮助自然界循环。附着在秸秆上的虫卵被消灭了,而炭化的秸秆被做成了化肥,秸秆炭化物占20%,相关化肥占80%,保持原有质量和效力的同时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滋养了土壤。这说明( )。
①人类认识是无限的,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类在实践中逐步无限地接近真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具有上升性
④转换思路能使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下的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在我国境内,常见的就包括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渡鸦等多种,虽然“黑” 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我们人类的眼睛非常难识别的。材料表明( )①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客体本身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④对乌鸦“黑”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英国爱丁堡大学发表一项研究显示,人体皮肤受阳光照射后会产生一种化合物,通过一系列激活过程, 能缓解湿疹症状。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有望在未来开发出低副作用的湿疹疗法。而这种化合物又会激活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调节性T细胞,这种细胞能对炎症产生抑制作用。这表明( )
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并受客观条件所影响
②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接近真理必须突破现有认识成果并要发现现存错误
④真理的展现和暴露往往需要处于主客观之间的桥梁上进行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2月2日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从月面起飞,携带月球样品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12月5日凌晨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接下来嫦娥五号回家路还经历了月地转移、回返分离等关键步骤。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这验证了我国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和探月工程设计的正确性,也为未来的载人登月、建设月球科研站及开展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采样返回探测,将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进行精准分析研究,将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嫦娥五号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之旅是如何体现实践的观点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历史演进,从1987年的“沿海发展战略”使经济运行由国内循环扩大到国际循环,198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首提“立足国内需求”,2001年加入WTO是我国国际大循环的里程碑,2006年由于过度依赖投資和出口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国际大循环的思路转向国内外循环相协调,到2020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为加快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务院14个督察组深入一线实地督察,形成了“既要促销费、稳投资,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咯基点,又要稳外贸、稳外资,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共识。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不仅将助推中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也将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利好。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推进“双循环相互促进”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抹亮色。
(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阐释我国确立经济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必然性。
(2)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哲理,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措施的内在逻辑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和规律的相关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错误。材料强调要在奋斗中开拓进取实现人生理想,说明必须立足实践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符合题意。志愿红、迷彩绿、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 铺就奋斗的底色,反映出奋斗存在于各具特色的各行各业的青年人的不同奋斗中,表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尊重客观规律,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3.答案:A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们的内在本性为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的观点违背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①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体现了实践是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直接现实活动,社会生活本质上的实践性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③符合题意。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①错误,实践是获的认识的唯一来源,不是唯一途径;②正确,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这说明突破“信息茧房”,要深入实践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正确,在通信领域要“破茧而出”,要善于借助不断丰富的认识工具,不断拓宽视野、深化认识;④不合题意,个体有主观偏好,成为信息的偏食者,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而没有涉及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选B。
6.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兴趣对认识活动起决定作用”的表述夸大了兴趣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建立适合各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之所以构建这一课程体系,是因为获取知识有多种途径,跳出书本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实践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验证知识;③说法错误,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实践)或间接(学习)的方式获得正确的认识。故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④符合题意,研学旅行作为直接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