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成因与诱导——以河北省为例
文/郑志瑛
【摘要】金融资源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生产要素和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竞争的直接对象和区域竞争力的显性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金融资源必然是跨区域甚至跨国流动的。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结果,在银行业表现为存贷比,在证券业表现为证券融资额,在保险业表现为赔付率。影响信贷资金区域流动的因素,一是经济基础,即GDP 增速;二是资金价格,即利率水平;三是金融环境,即不良贷款率。河北要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吸引大量金融资源流入,必须打造“两高一低”(发展水平高、资金价格高、坏账水平低) 的区域经济金融环境。
关键词 金融资源;区域流动;存贷比;利率市场化;区域一体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301515。
【作者简介】郑志瑛,邯郸银行董事长,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地方金融与小微金融。
金融资源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生产要素和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竞争的直接对象和区域竞争力的显性结果。在经济市场化、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区域能否因势利导引来域外大量、优质的金融资源,是事关区域科学发展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河北来说,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表现
理论上说,金融资源区域流动是双向的,既有区域的金融资源流入,又有区域的金融资源流出,二者相抵,就是该区域的净流入或净流出。一般认为,净流入区域是受益地区,净流出区域是受损地区。
实践上看,由于我国缺乏区域金融资源流动的统计数据,目前还难以直接计算不同区域金融资源(包括资金、人员、机构等) 的流入流出情况,但可以利用金融业现有统计数据,间接、近似地评价不同区域的金融资源流出流入即损益情况。现有能够反映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主要指标,银行业是存贷比,证券业是证券融资额,保险业是赔付率。为讨论方便,本文重点用银行业存贷比指标来分析金融资源区域流动问题。
存贷比是银行业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例。区域存贷比高,表明该区域存款的更多部分就地转换成了贷款,甚至吸引了域外信贷资金;反之,则表明该区域存款更多地流失域外。我国不同区域存贷比差距较大,反映出金融资源在流动中不同区域的损益差距。2013 年末宁夏存贷比最高, 达101.7%;超过75%法定存贷比上限的还有福建、天津、浙江、内蒙古、青海、重庆、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山东11个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域和西部大开发区域。河北居31个省市区倒数第五、东部沿海区域倒数第一,低于全国平均存贷比7.8个百分点,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河北可以增加贷款3057亿元,比实际增长13%。(见表1)
二、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成因
(一)GDP增速
GDP 是影响区域信贷资金流动的正向因子,也是信贷资金区域流动的最主要动力。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决定金融,区域信贷规模、结构和速度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除去北京(集中了主要商业银行总行的大量存款)、山西(煤矿业存款大于贷款很多) 等特殊区域,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由于金融资源的逐利性,就越会引来越多的金融资源,即区域存贷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据统计,2008~2013年,河北GDP名义增速(未扣除价格因素) 居全国31 个省(市、区) 倒数第四,相应地2013年末存贷比居倒数第五(见表2、图1),表明河北经济发展滞后,对信贷资金的吸纳和承接能力不足。而金融对经济又有巨大的反作用,缺乏信贷资金的支持又进一步制约了河北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二) 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是影响区域信贷资金流动的另一个正向因子。目前,我国“三步走”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走出了“两步半”,银行间同业利率和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名义存款利率已经可以上浮10%(实际更多),利率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影响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遗憾的是,有的地方、企业对此认识不清,舍不得对紧俏的金融资源“出高价”,视市场决定的“高利率”妖魔化,坐视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失到高利率地区。某市2014年初发行2.7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因出价低(7%,市场价8%~9%), 结果投资者只认购了0.9亿元,造成流标。
(三)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是影响区域信贷资金流动的反向因子。由于经过剥离、稀释、盘活等途径, 2009 年以后全国及大部分省(市、区)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大大降低,进入了“1%时代”,区域不良贷款率对存贷比的影响已不具典型意义,故本文以2008 年以前数据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风险,不良贷款率是评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最主要指标。在对不良贷款客户采取综合限制措施之外,商业银行还往往对不良贷款率高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抬高门槛等信贷限制措施。区域存贷比与不良贷款率高度负相关,这是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的必然结果。从2007年末各省(市、区) 存贷比与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比中可见,河北不良贷款率居全国31 个省(市、区) 的第1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相应地,存贷比居倒数第6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见表3、图2)。
河北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009年及以前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4),全国性大型银行都把河北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虽经多次剥离, 2008年末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仍达3.42%,高于全国2.43%的水平,表明河北的企业活力、盈利水平和诚信记录在全国居落后位置,企业难以得到银行更多的信贷支持,存贷比长期偏低。可喜的是,2010年以来河北不良贷款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贷比也有了相应提高,2010~2013年河北平均存贷比为61.1%,比前5年平均57.9%的比例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与全国存贷比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的情况形成了明显反差。
三、引导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政策建议
(一) 加快区域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是吸引金融资源流入的最根本途径和基础性因素。同时,没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也难以支撑较高的资金价格,难以保持良好的金融环境,形不成吸引资金流入的利率高地。河北今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必须迎难而上,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一是要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把握好河北的战略定位和历史机遇,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承担,在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二是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把压减过剩产能的减法做成加法,把品种、质量、效益搞上去,把产业链拉长,把国内国际市场拓宽,把落后产能变成先进产能,实现减量增效;把发展新兴产业的加法做成乘法,大力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破解土地、资金、标准、市场、发展环境等难题,促其跨越式发展。三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有好项目、大项目就会有金融的支持,应谋划建设一批战略性支撑项目,形成吸引金融资源流入的载体和平台。四是要扎实推进国企改革。银行发放国有企业尤其是政府平台贷款,面临着企业改制、领导调整、财政平衡等风险。河北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国企改革的问题解决不好,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就会受限。应通过国企改革,使企业成为银行放心支持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对不宜改制的国企和政府平台,政府则应积极担当起最终出资人和债务人的职责。五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大土地、财政、金融、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扶持力度,进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形成大量吸引、吸纳金融资源的优质市场主体。民营企业要尽快完善有关手续,消除信贷障碍。对确实达不到合规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及时清理,不能让其长期“带病运营”。六是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引项目,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