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第1章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早期岁月 (1599—1629)

2024-09-03 11:49    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    来源:365文库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早期岁月

(1599—1629)

自任护国主后,奥利弗·克伦威尔曾经对一名议员说:“我出身绅士家庭,虽非名门,但也绝不是无名之辈。”在宗教改革时期,许多英格兰家族财富累增,声名鹊起。克伦威尔家族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家族的发家应归功于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作为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曾经一手摧毁了英格兰修道院的势力。1494年,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姐姐凯瑟琳·克伦威尔嫁给了普特尼富裕的酿酒商摩根·威廉姆斯。摩根·威廉姆斯的家族发家于格拉摩根郡。凯瑟琳·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1]随母姓,追随舅舅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进入亨利八世宫廷,协助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与难缠的英格兰教会人士周旋。由于与亨利八世的政务大臣有亲戚关系,理查德·克伦威尔一路财运亨通,获赐大量土地。1537年,理查德·克伦威尔获赐亨廷顿附近欣钦布鲁克的本笃会[2]小修道院。1540年,富饶的拉姆西本笃会大修道院及附属的几个最有价值的庄园也被他收归名下。紧随财富而来的是无上的荣誉。1540年五朔节[3],亨利八世迎娶克莱沃的安妮。为庆祝这桩英格兰和德意志这两个新教国家的联姻,1540年5月1日,在威斯敏斯特举行了盛大的体育竞技大会。理查德·克伦威尔与其他五人一道,击败所有挑战者,获得冠军,捍卫了英格兰的荣誉。亨利八世对理查德·克伦威尔的精妙剑术极其赞赏,赏赐他一枚钻石戒指,并封他为骑士。

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

亨利八世

克莱沃的安妮

然而,仅仅过了六周,权势熏天的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势力就一落千丈。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对宗教改革的推进速度已经远超亨利八世的预期,他帮亨利八世物色的新妻子克莱沃的安妮也受到憎恶。亨利八世抱怨道:“不管别人怎么说,她长得可不美。”亨利八世突然下令休妻。连同克莱沃的安妮一起被废的还有之前的治国政策和首席大臣。1540年6月10日,因叛国罪,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在会议厅被逮捕,并被送入伦敦塔[4]。人们说“他改革宗教的方式卑鄙无情,却又正确无私”,但亨利八世将这个改革践踏在地。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热衷于推进宗教改革。他一度放言,即使国王和整个王国都不赞同宗教改革,他也会凭一己之力剑指国王及任何反对者。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深信如果上天能多给他一两年时间,“所有事务都将在他精心设计的制度体系下运行,而不必取决于国王的好恶”。1540年7月28日,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被送上断头台。

伦敦塔

当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被处死后,同情他的人很少,悼念他的人只有理查德·克伦威尔一人。据传,理查德·克伦威尔竟敢违逆上意,身着丧服出入宫廷。看在理查德·克伦威尔有孝心的分上,亨利八世宽恕了他。终其一生,理查德·克伦威尔深受亨利八世的宠信,先后被任命为枢密院绅士[5]和伯克利城堡的治安官[6],获赐更多土地。1544年,理查德·克伦威尔去世。

理查德·克伦威尔的儿子亨利·克伦威尔[7]建造了欣钦布鲁克庄园。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亨利·克伦威尔获得爵位,并在伊丽莎白一世的一次出巡中接待圣驾。亨利·克伦威尔爵士曾经四次担任亨廷顿郡的郡长。在西班牙无敌舰队[8]入侵期间,作为亨廷顿郡的首领,亨利·克伦威尔爵士率军队奋力抵抗。除了装备分内的四名士兵,亨利·克伦威尔爵士还出资为二十六名骑兵提供装备,并号召民兵进行正规操练,学会“正确、充分地使用手中的武器”。在宗教问题上,亨利·克伦威尔爵士呼吁用“基督的真诚信仰”对抗“教皇的邪恶迷信”。亨利·克伦威尔爵士的长篇演讲充满着激情,与数十年后他孙子护国主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演讲极其相似。亨利·克伦威尔爵士以富有和慷慨闻名,人称“黄金骑士”。亨利·克伦威尔爵士的子女均与东部各郡的上流家族联姻。其中小女儿弗朗西丝·克伦威尔生下了爱德华·沃利,即后来的弑君者之一;另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克伦威尔嫁给了威廉·汉普登,生下了约翰·汉普登。

伊丽莎白一世

西班牙无敌舰队入侵期间与英格兰舰队交战

在亨利·克伦威尔爵士的儿子中,继承人奥利弗·克伦威尔[9]是一个纨绔子弟。面对父亲亨利·克伦威尔爵士的慷慨大方,奥利弗·克伦威尔愈加挥霍无度。詹姆斯一世到英格兰即位时,途经欣钦布鲁克,受到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盛情款待。当时有记载称:“这是詹姆斯一世从苏格兰出发以来从未有过的盛情款待。”在加冕礼上,詹姆斯一世封奥利弗·克伦威尔为“巴斯骑士”[10]。在詹姆斯一世统治期间,巴斯骑士奥利弗·克伦威尔又三次承接御驾。

詹姆斯一世

亨利·克伦威尔爵士的次子罗伯特·克伦威尔[11]继承了自己名下位于亨廷顿的一处地产。这处地产当时每年可收入三百英镑,约合现在的九百到一千二百英镑。1593年,罗伯特·克伦威尔曾代表亨廷顿出席议会,担任该区的行政长官,还是郡治安法官之一。罗伯特·克伦威尔娶了威廉·林恩的遗孀伊丽莎白·斯图尔德。威廉·林恩留给伊丽莎白·斯图尔德的遗产每年为她带来六十英镑的收入。伊丽莎白·斯图尔德是伊利的威廉·斯图尔德的女儿,家境富裕。斯图尔德家族与伊利的最后一位修道院院长罗伯特·斯图尔德有亲戚关系。这位院长也是伊利第一位新教教长,因而斯图尔德家族能用非常优惠的价格租用教会土地,还成为教会什一税[12]用地的农场主。因此,有传说牵强附会地将斯图尔德家族与这个家族后人推翻的斯图亚特王朝联系在一起。但据历史记载,斯图尔德家族起源于诺福克郡一个名为斯提尔德的家族。后来的护国主奥利弗·克伦威尔[13]是罗伯特·克伦威尔的第五个孩子,也是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男孩儿。1599年4月25日,奥利弗·克伦威尔出生于亨廷顿。1599年4月29日,他在当地的圣约翰教堂受洗,取了与伯父一样的名字。有关他少年生活的记载很少。一位保王派传记作家说,从小奥利弗·克伦威尔就“脾气暴躁”。而同时代的颂词作者则认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良好的洞察力、较高的智力和坚定果断的判断力”。

关于这位伟人,出现过很多传说。有人说奥利弗·克伦威尔曾经多次经历生死。关于奥利弗·克伦威尔后来的崇高地位,更是有许多神奇的预兆。据说奥利弗·克伦威尔做过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幽灵对他说:“你将成为英格兰最伟大的人,近似国王。”还有一个故事说,在学校的一次表演中,奥利弗·克伦威尔扮演国王,头戴王冠,并在台词中加入自创的“威严有力的词句”。当然,这些传说不过是一些子虚乌有的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奥利弗·克伦威尔在亨廷顿一所公费学校上过学。当时的校长托马斯·比尔德博士是一个清教徒,曾经写过拉丁戏剧,力证教皇是反基督的。托马斯·比尔德博士写了《上帝审判剧场》。其中提到,无论是在此世还是彼世,人如果犯罪,必遭上帝惩罚。托马斯·比尔德博士是一个严厉的校长,信奉棍棒出纪律。一位传记作者说,在纠正年轻的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举止时,托马斯·比尔德博士“手持棍棒,目光严厉”。这些或许属实,但并不妨碍这对师生日后成为忘年之交。

托马斯·比尔德博士

十七岁时,奥利弗·克伦威尔前往剑桥。1616年4月23日,他成为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14]的一名自费生。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建于1596年,是威廉·劳德后来批评的两个清教主义摇篮当中的一个。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的校长塞缪尔·沃德博学广闻,极度虔诚。塞缪尔·沃德纪律严明,要求所有学生详细记录听到的布道,违反纪律者则会在礼堂被当众鞭打。在剑桥,奥利弗·克伦威尔表现并不出众,但也没有虚度光阴。奥利弗·克伦威尔语言天赋不高。传记作者吉尔伯特·伯内特[15]说,他“不会外语,仅在学校学了一些拉丁语,也说得磕磕巴巴、错漏百出”。成为护国主后,奥利弗·克伦威尔学的拉丁语使他勉强能和荷兰大使交谈。

威廉·劳德

塞缪尔·沃德

吉尔伯特·伯内特

另一位传记作家说,奥利弗·克伦威尔“主要擅长数学”。诗人埃德蒙·沃勒是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亲戚,经常提到他“广泛涉猎希腊罗马故事”。奥利弗·克伦威尔在给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16]的建议中写道:“读点历史,学习数学和宇宙结构学有助于我们服从上帝的意志,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这是我们天生的义务。”这印证了奥利弗·克伦威尔对历史和数学的喜好。和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一样,奥利弗·克伦威尔将沃尔特·雷利爵士的《世界史》列为最喜欢的读物,并敦促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认真研读。他告诫理查德·克伦威尔:“这是完整的历史体系,比零散的故事更能加深你对历史的理解。”

埃德蒙·沃勒

理查德·克伦威尔

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雷汉姆

沃尔特·雷利爵士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导师曾经带有偏见地说,与学习相比,奥利弗·克伦威尔更喜欢运动。保王派的传记作家更是贬低他早年对体育运动的偏好。一个保王派传记作家写道:“他厌倦学习,更喜欢骑马和户外运动。”另一位保王派传记作家也写道:“他在剑桥留下的声名,更多是在运动方面,而不是学业方面。他组织足球、单棒[17]等各项激烈运动和比赛,并担当主力队员。”

奥利弗·克伦威尔在剑桥大学待了多长时间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没等拿到学位就离开了。据猜测,奥利弗·克伦威尔提前离开剑桥是因为父亲罗伯特·克伦威尔的离世。1617年6月24日,罗伯特·克伦威尔被葬在亨廷顿的万圣教堂。奥利弗·克伦威尔在亨廷顿待了一段时间,帮助母亲伊丽莎白·斯图尔德管理庄园,处理父亲罗伯特·克伦威尔的后事。接着,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伦敦学习乡绅所必需的一些法律知识。后来担任治安法官和议会议员时奥利弗·克伦威尔之所以表现出众,这些法律知识功不可没。一位当代传记作家写道:“他前往林肯律师学院学习法律,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一个良好的英格兰公民。”虽然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伦敦法律协会的册子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被接受了。

1620年8月22日,奥利弗·克伦威尔娶了伊丽莎白·布尔奇尔,这时他的父亲罗伯特·克伦威尔已经去世三年了。他们的婚礼在克利伯盖特的圣吉尔斯教堂举行。伊丽莎白·布尔奇尔是詹姆斯·布尔奇尔爵士的女儿。詹姆斯·布尔奇尔爵士是一个伦敦商人,住在塔山[18],在埃塞克斯郡的费尔斯特德拥有地产。据猜测,伊丽莎白·布尔奇尔可能带来了大量嫁妆,因为婚后第二天,奥利弗·克伦威尔就立下字据指定死后将由妻子伊丽莎白·布尔奇尔继承位于亨廷顿郡哈特福德的教区牧师住宅及教会附属土地和什一税田,并承诺如有违约,罚款四千英镑。伊丽莎白·布尔奇尔比奥利弗·克伦威尔大一岁,是一位公认的贤妻。尽管保王派作家对伊丽莎白·布尔奇尔的外貌冷嘲热讽,但如果她的肖像画是没有经过粉饰,她其实并不算丑。伊丽莎白·布尔奇尔对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爱可谓真挚而持久。1650年,伊丽莎白·布尔奇尔写信给奥利弗·克伦威尔说:“你不在时,我的生命如残月。”伊丽莎白·布尔奇尔还抱怨奥利弗·克伦威尔不写信给她,奥利弗·克伦威尔回信解释说:“在你的许多信中说我不该忽略你和孩子,这是冤枉的。但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太爱你,我不会犯这么多的错误。于我而言,你比世间万物更珍贵。这就够了。”

伊丽莎白·布尔奇尔

婚后,奥利弗·克伦威尔在亨廷顿安顿下来,经营父亲罗伯特·克伦威尔留给自己的土地。罗伯特·克伦威尔将身后地产所得的三分之二留给了妻子伊丽莎白·斯图尔德,为期二十一年,以抚养两个女儿。由此可知,奥利弗·克伦威尔在结婚初期收入甚微。不过,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舅舅托马斯·斯图尔德爵士已经指定他为继承人。1628年,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叔叔理查德·克伦威尔[19]将位于亨廷顿的一小笔财产留给了他。有证据表明,在亨廷顿定居不久,奥利弗·克伦威尔就赢得了邻居们的一致好评。1628年2月,奥利弗·克伦威尔当选为议员,代表家乡参加了查理一世召开的第三届议会。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当选一方面是由于克伦威尔家族在当地的威望和家族与所在选区的长期联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奥利弗·克伦威尔本人的性格和声誉。克伦威尔家族在当地根基较深,但由于族长过度奢侈、耗费财力,家族影响力已江河日下。1627年,为了还债,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叔叔巴斯骑士奥利弗·克伦威尔不得不将欣钦布鲁克庄园卖给西德尼·蒙塔古爵士,去了拉姆西。巴斯骑士奥利弗·克伦威尔曾经八次代表亨廷顿出席议会,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此后,蒙塔古家族取代克伦威尔家族成为亨廷顿郡的第一家族。

查理一世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纹章

奥利弗·克伦威尔初登英格兰政治舞台,恰逢查理一世和议会之间的争斗日趋白热化。对亨利八世来说,议会不过是他用来在教会和国家事务上为所欲为的工具。对伊丽莎白一世来说,议会虽然偶尔有抱怨和不从,但总体还算温顺听话,是她忠实的奴仆。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下议院逐渐发展壮大并开始意识到自身力量。这种意识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摧毁修道院充实了乡绅的财富,而地方政府的发展也让乡绅得到了政治上的锻炼;另一方面,商业的兴起也给普通商人和企业家带来了巨大财富。在中上层阶级中,宗教改革引领了一种质疑精神。他们开始质疑宗教权威,进而质疑政治权威。

反抗精神首先在宗教问题上显露出来。亨利八世将英格兰教会从天主教教会中分离出来。亨利八世这样做不是为了改变教义,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英格兰教会的主宰。在亨利八世统治期间,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尝试的教义改革以失败告终。而在亨利八世之子爱德华六世统治期间,萨默塞特公爵爱德华·西摩和沃里克伯爵约翰·达德利却对教义进行全面改革。在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宗教改革出现逆转。玛丽一世提倡天主教,这激起了大多数英格兰人的反对。伊丽莎白一世恢复了新教,重新确立了国家对教会的控制。伊丽莎白一世自称“最高统治者”而非“教会领袖”[20],但保留了亨利八世确立的君权至上的关键因素。为了安抚英格兰天主教教徒,伊丽莎白一世中和了英格兰国教的教义和仪式,使新教特征不那么明显。即便如此,为了强化自己的宗教折中政策,伊丽莎白一世不得不诉诸武力。年复一年,拒绝改变信仰的天主教教徒受到的惩罚日益加重,日子日趋艰辛,但依然有成千上万的天主教教徒意志坚定,他们宁可承受折磨也不愿放弃信仰。

爱德华六世

玛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的折中政策非但没有压制天主教,反倒催生了清教主义和新教中的反对统一宗教的倾向。清教主义代表了第一个“新教的新教主义”,信奉者自称清教徒,意图恢复教会在教义、礼拜和管理上的纯净。有些人满足于现状,只要教义和礼拜仪式合他们的胃口,他们就能接受主教的统治和君权至上的价值观念。另一些人则希望简化礼拜仪式,建立更民主的管理形式。他们试图将英格兰圣公会[21]转变成苏格兰或日内瓦式的教会。这些人是查理一世时期长老会[22]成员的先驱。另有一小群极端分子完全脱离了国教,成立了自治教会,自定教义,自选牧师。尽管独立教派率先在英格兰兴起,但很少有信奉者,直至传播到荷兰和新英格兰地区时,独立教派才发展壮大。

长老会的标志

伊丽莎白一世一边镇压新生的长老会,一边迫害天主教反抗者和新教分离主义者。但在英格兰教会内部,清教徒在镇压中越发壮大。议会更偏向新教,迫切渴望教会改革。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教会制度依然无法被撼动。伊丽莎白一世驾崩后,有识之士建议继任者采取不同策略,尝试用包容代替强迫,接受清教主义。詹姆斯一世断然拒绝,他说:“我要让他们统一信奉国教,否则就将他们赶出这片土地。”刚一上位,詹姆斯一世就批准了新的教规,强制实行更严格的教会统一政策,剥夺了三百名牧师的职位。詹姆斯一世与第一届议会决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拒绝收缩权力和改革教会法庭的弊端。

伊丽莎白一世驾崩

詹姆斯一世对教会分歧置之不理,他颁布的教会政策甚至加剧了国内分离主义的盛行。詹姆斯一世的外交政策与英格兰的国家传统和宗教信仰背道而驰。对英格兰人而言,这一公理是不言自明的:英格兰的天然盟友是欧洲的新教国家,因此在捍卫新教、对抗天主教势力时,英格兰应挺身而出。然而,詹姆斯一世却与西班牙建立了长达十多年的紧密联盟关系,并将维持联盟作为自己欧洲政策的主要目标。虽然出于结束宗教战争的目的与西班牙联盟无可非议,但詹姆斯一世同时希望利用西班牙公主的嫁妆来偿还债务。为了巩固联盟,詹姆斯一世将华尔特·罗利送上了断头台,拒绝帮助德意志新教教徒,提出暂停针对天主教教徒的刑法,并禁止议会讨论国外事务。在英格兰与西班牙联盟破裂时,举国上下一片欢呼。这无疑体现了民众对詹姆斯一世外交策略深深的敌意。

华尔特·罗利被送上断头台

与此同时,詹姆斯一世对英格兰国家制度的态度引发了人们对宪法的反对。詹姆斯一世企图扩大王权,削弱议会权力。这无疑体现了君权至上的思想。一次司法判决认为国王有征收进出口税的特权,詹姆斯一世便据此擅自征收新的关税。议会投票认为这一行为违法,詹姆斯一世便借机解散了第二届议会。下议院议员们因为发表反对言论而被囚禁,而议会也被禁止讨论国家机密和国王事务。下议院宣称自己享有言论自由,詹姆斯一世却说,言论自由来自他祖先的恩赐。议会抗议说,自由是“英格兰国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和毋庸置疑的先辈遗产”。于是,詹姆斯一世果断镇压了抗议活动。

詹姆斯一世的政策似乎有意为破坏英格兰的自由而制定。纵观欧洲,国民自由已被摧毁,绝对君主制死灰复燃。现在同样的命运正威胁着英格兰。查理一世继承王位后发现,他要管理的国民心怀不满,满腔质疑。1625年,一位议员发表演讲说:“我们是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政体中最后一个保留公民权利的国家。”詹姆斯一世的自命不凡所激起的怀疑和恐惧让他的儿子查理一世的王权之路布满荆棘。

詹姆斯一世无帝王威仪、欠缺风度。相较而言,查理一世相貌堂堂,似乎比父亲詹姆斯一世更能赢得臣民的心。但和父亲詹姆斯一世一样,查理一世对治下的臣民缺乏同情,喜欢不切实际的空想,对既定事实视而不见。詹姆斯一世留给儿子查理一世的辅臣只知一味奉承,缺乏谋略。查理一世完全听信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仿佛他老道如伯利男爵威廉·塞西尔,智慧如弗朗西斯·培根。

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

伯利男爵威廉·塞西尔

查理一世统治伊始,英格兰与西班牙决裂,查理一世及其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一时声极望高。但在国内外事务上,查理一世和议会很快产生分歧。议会虽然渴望与西班牙开战,但既不准备提供资金对抗哈布斯堡王朝[23]以争取欧洲联盟,也无意废除针对英格兰天主教教徒的刑法来讨好法兰西。议会同意给查理一世拨款装备舰队,但拒绝提供更多支持,并公开宣称对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缺乏信心。查理一世一怒之下解散了议会。

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渴望用胜利证明自己,并借此机会进入欧洲政途,于是决定铤而走险。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派一支远征队突袭加的斯[24],企图俘获西班牙的宝藏船。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承诺为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德意志的战争提供资金。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还废除了查理一世婚约中与法兰西的约定,并装成胡格诺派[25]的保护者,意图赢得清教徒的支持。然而,当第二届议会召开时,查理一世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前往加的斯的远征队全军覆灭,耻辱地结束了战争。约翰·艾略特爵士在下议院大声疾呼:“我们的荣誉毁了,我们的船沉了,我们的士兵死了。不是毁于刀剑,不是死于敌手,也不是事发偶然,而是被我们信任的人亲手葬送的。”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但查理一世禁止议会问责自己的宠臣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为阻止议会弹劾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查理一世第二次解散了议会。

英格兰远征队突袭加的斯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

查理一世曾经威胁议会,要求议会提供必要支持,否则将实施“新举措”。在接下来的两年,查理一世就将这些“新举措”一一推行。他强行向民众借款三十万英镑。对于拒绝借款的人,富人被投进监狱,穷人则被强征服役。查理一世还制订计划,提高消费税以支持常备军,征收造船税[26]以维持舰队。法官们因为否认强制贷款的合法性而被解职;牧师则因为布道称拒绝借款是有罪行为而获得晋升。查理一世的外交政策四处碰壁。在德意志,由于查理一世无法提供承诺的资助,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被击败了。英法联盟陷入论战,最终演变成战争。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又发起对罗伊岛[27]的远征,但这次失败比上次在加的斯的溃败更彻底。登齐尔·霍利斯写道:“既然英格兰还是英格兰,就绝不接受这么可耻的打击。”由于资金短缺,英格兰与法兰西和西班牙的战争陷入僵局,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向国民求助。

英格兰军队远征罗伊岛

登齐尔·霍利斯

1628年3月17日,查理一世召开第三届议会。会议一开始就讨论了国民的不满情绪。奥利弗·克伦威尔在议会听到的第一场演讲,应该就是约翰·艾略特爵士发表的。在演讲中,约翰·艾略特爵士呼吁议员们高度重视当前问题的严重性。这位下议院议长说:“在这场争端中,我们的财产和土地被侵占,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被剥夺。那些使我们父辈获得自由的权利受到侵犯。当前吾辈如果不谨守我们的权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比我们的父辈更不自由,他们的人生将更无价值。”下议院投票同意给查理一世拨款,前提是必须安抚国民的不满情绪。下议院接着起草了《权利请愿书》,宣布未经议会同意的随意监禁和课税是非法行为。最后,下议院威胁要再次弹劾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查理一世迫不得已,接受了下议院的请愿书。

在第三届议会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议之间,约翰·费尔顿刺死了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之死并没能结束这场争端。查理一世独掌大权。这一行动表明,下议院激烈反对的内外政策全然出自查理一世本意,而不是受宠臣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的影响。1629年1月,第二次会议开启了关于税收的新一轮辩论。下议院声称,未经议会授权而收取的吨税和磅税[28],以及继续征收詹姆斯一世时期制定的关税,都违反了《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宣布,收税是他从未打算放弃的权利,无论下议院是否同意,他都将继续收税。反对高教会牧师和查理一世有关教会方面政策的呼声更是强烈。让清教徒领袖们不满的不仅是宣扬绝对君主制的布道,宗教仪式上的改革也不尽如人意。关于仪式的争论逐渐发展成关于教义的争论。在清教徒看来,高教会派教士青睐的关于救赎和上帝的选择的温和理论,即著名的阿民念主义[29],正在侵蚀新教的根基,为教皇制铺平道路。查理一世试图通过压制有争议的布道来结束教义上的争论。下议院要求镇压阿民念主义,严惩宣扬背离新教正统教义观点的人。

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遇刺身亡

当奥利弗·克伦威尔第一次参加下议院的辩论时,查理一世和议会议员正就宗教争端展开激烈讨论。克伦威尔家族现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宗教改革,加上清教徒校长托马斯·比尔德博士的言传身教和在清教学校接受的教育,奥利弗·克伦威尔秉持家族一贯的原则,选择了站在清教主义一方,加入了对教会中教皇制亲善派的攻击。当时议会正在讨论针对温彻斯特主教理查德·尼尔博士的指控。奥利弗·克伦威尔参与了指证,称温彻斯特主教理查德·尼尔博士倾向于教皇制教义。奥利弗·克伦威尔讲述说,有一次在伦敦市长面前布道,温彻斯特主教威廉·阿拉布拉斯特博士“直接宣扬教皇制”。轮到托马斯·比尔德博士宣讲之前,温彻斯特主教理查德·尼尔博士叫托马斯·比尔德博士过来,指示“教区内不允许宣扬任何与之前威廉·阿拉布拉斯特博士的布道相违背的教义”。然而,托马斯·比尔德博士坚持立场,驳斥了教皇制,因而受到温彻斯特主教理查德·尼尔博士的训斥。

温彻斯特主教威廉·阿拉布拉斯特

没等对温彻斯特主教理查德·尼尔博士和其他教士的指控讨论出一个结论,也没等下议院完成对查理一世的教会政策的谏议,查理一世就宣布解散议会。

温彻斯特主教理查德·尼尔

议会闭会前,在约翰·艾略特爵士的授意下,下议院重申了议会一贯坚持的原则。奥利弗·克伦威尔与其他议员一起集体藐视查理一世的休庭令。约翰·艾略特爵士的三项决议在众人欢呼下通过了。决议宣布,任何人胆敢改变英格兰国教,企图引入教皇制、阿民念主义或任何与正统教会不一致的观念,都将被视为英格兰的死敌;在没有议会批准的情况下,任何为查理一世征收吨税和磅税出谋划策的人,都将被视为国家的敌人;任何自愿缴纳非法税费的人,都将被视为自由英格兰的叛徒。这三项决议不仅向查理一世发起挑战,更宣泄了民众对政治和宗教的不满。伊丽莎白一世的政策产生了一个宗教反对派;詹姆斯一世造成了一个宪法反对派;在查理一世治下,这两个反对派联合起来,引发了内战。

在议会领导人看来,他们只是捍卫现行宪法,确保宪法在教会和国家的贯彻执行,反对查理一世的革命性变革。可实际上,这个创举的伟大之处在于下议院宣称教会和国家应该由人民代表控制,而不是由国王控制。这个要求一旦提出,争取主权的斗争就无法避免,也难以化解了。

注解:

[1] 理查德·克伦威尔,亨利八世宫廷中的朝臣。——译者注

[2] 本笃会,天主教的一个隐修会。529年,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意大利人圣本笃创立了本笃会。——译者注

[3] 五朔节,为了庆祝春天到来的西方传统节日,定在每年的5月1日。在这一天,人们围着五月柱唱歌跳舞,给民间推选的“五月皇后”加冕,有时还伴随其他体育竞技活动。——译者注

[4] 伦敦塔,位于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1100年到1952年,伦敦塔一直被作为监狱使用。——译者注

[5] 枢密院绅士,王室的仆人。当王宫举行各种仪式和娱乐活动时,枢密院绅士负责照顾国王和王后。如果得到国王恩宠,他们还可以替国王传口谕。——译者注

[6] 治安官,治安系统中的一个低级职位,其他没有这个头衔的人也可以被授予治安官的权力。——译者注

[7] 亨利·克伦威尔,1563年作为亨廷顿郡骑士位列下议院,曾经四次被伊丽莎白一世任命为剑桥郡和亨廷顿郡的郡长。——译者注

[8] 西班牙无敌舰队,在1588年5月下旬从佛兰德斯出发入侵英格兰的一支西班牙舰队。这支舰队由一百三十艘船组成,目的是推翻伊丽莎白一世和英格兰新教。——译者注

[9] 奥利弗·克伦威尔,地主、律师、政治家,护国主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叔叔。1589年到1625年多次位列下议院。——译者注

[10] 巴斯骑士,这个称谓来源于中世纪精心设计的任命骑士的仪式。作为净化的象征,受洗是任命仪式的其中一个环节。而通过这种仪式获得任命的骑士被称为“巴斯骑士”。——译者注

[11] 罗伯特·克伦威尔,护国主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父亲,在亨廷顿定居。——译者注

[12] 源于《圣经·旧约》时代,它的希伯来文原意是“十分之一”。作为对宗教组织的进奉或政府的强制性税收,什一税通常以农产品等实物支付,后来发展成以现金、支票或股票支付。——译者注

[13] 奥利弗·克伦威尔,英国政治人物、国会议员、独裁者,在1653年到1658年出任护国主。——译者注

[14] 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简称西德尼学院,是英国剑桥大学下属的一所学院,于1596年根据苏塞克斯伯爵夫人弗朗西斯·西德尼的遗嘱成立,并以她的名字命名。——译者注

[15] 吉尔伯特·伯内特,苏格兰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自传《我的时代》于1724年首次出版,涵盖了从英国内战到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签订之间的英国历史。这部作品虽然带有党派性,但被认为是对那段时期的历史事件的一份详细公正的记录,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权威,本书作者从中进行了大量引用。——译者注

[16] 理查德·克伦威尔,护国主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第三个儿子,英吉利共和国第二代护国主,在任时间为1658年9月3日到1659年5月25日。——译者注

[17] 单棒,或单剑,使用木棍当武器的一种武术运动。——译者注

[18] 塔山,伦敦塔西北部的一片城市建筑和花园广场,位于伦敦城边界外。——译者注

[19] 理查德·克伦威尔,亨利·克伦威尔爵士的小儿子,罗伯特·克伦威尔的弟弟。——译者注

[20] “教会领袖”,《新约》里对耶稣的称呼,罗马天主教沿用此称呼,称教皇为“可见的领袖”,以区别于耶稣的“不可见的领袖”。因此,“教会领袖”这一称呼具有教皇制天主教色彩,自伊丽莎白女王后,英格兰教会就使用“教会最高统治者”以示与罗马天主教分裂。——译者注

[21] 英格兰圣公会,是基于西方基督教传统,以新教改革后英格兰国教会的宗教形式和礼仪特征为基础演变而来的一个宗教派别。——译者注

[22] 长老会,新教改革后的一个教派,起源于苏格兰。“长老会”的名字来源于这个教派的组织形式,即由长老代表大会进行管理。——译者注

[23] 哈布斯堡王朝,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译者注

[24] 加的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和港口,也是加的斯省的首府。——译者注

[25] 胡格诺教派,法兰西加尔文新教教派,主要集中在法兰西王国的南部和西部,1572年,这一教派曾占法兰西人口的10%,经法兰西天主教会迫害,人数骤减。1598年,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赦令》,允许胡格诺教派保持信仰自由,享有与天主教徒同等的公民权,但后世君主并不严格遵守。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南特赦令》被废除,胡格诺教派遭到更严厉的宗教迫害。本书后文有所提及。——译者注

[26] 造船税,原来是为了给海军提供船只而对沿海城市征收的税收,后征税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译者注

[27] 罗伊岛,是法国西海岸的一个岛屿,靠近拉罗谢尔,在佩图斯海峡的北侧。——译者注

[28] 吨税和磅税,对交易的货物按吨数和磅数收取的税费。——译者注

[29] 阿民念主义,基督教新教改革时期的一个教派,由荷兰神学家雅各布斯·阿民念提出。阿民念主义派强调基督的救赎、上帝之爱和人的责任。——译者注


上一篇:序言
下一篇:第2章 内战前夕 (1629—1640)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