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黑子”的 含义
“山东黑子” 是一种网络现象,指在网络上对山东存在片面、负面评价和无端抹黑的行为及言论。这些言论并非基于客观事实,而是基于刻板印象或不实认知,对山东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常见争议点及回应
- 考公考编方面:网络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山东人热衷考公考编,存在 “官本位” 思想。但实际上,在 2024 年国考人数统计中,人数超过二十万的两个省市为广东和北京,山东排第四,甚至比河南的报考人数还少一点。考公考编仅仅是一种职业选择,不应被过度解读并成为地域标签。山东人在公职考试中表现出色,体现的是山东人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努力与优秀 。
- 酒桌文化方面:有人认为山东酒桌文化复杂且存在强迫饮酒等问题。山东酒桌的座位安排有其传统,初衷是为了照顾客人,确保交流有序,体现对客人的尊重。在饮酒上,虽然早年间可能存在劝酒情况,但现在更多尊重个人意愿,若客人表示身体不适或有特殊情况(如吃了头孢),并不会强迫饮酒 。
- 地域特色产业方面:存在山东没有 “六小龙”(可能指特定的经济集群或产业发展模式)的说法。然而,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四十一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化工、装备制造产值双破万亿。在 2024 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中,山东上榜企业数量与广东并列全国前三,产业升级方面,数字经济的规模占比已超过 49% 。
- 科技创新方面:有人质疑山东在科技创新领域没有突出成果,如没有出现像 DeepSeek 这样的企业。但山东在科技方面同样成果显著,例如去年山东科技十大创新成果中,有 “东方航天港” 号海上火箭发射船、“问海” 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山河号” 智能化盾构机等等。山东人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完全可以学习并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发展水平 。
正确看待 “山东黑子” 现象
“山东黑子” 现象反映出网络上部分人对地域认知的片面性和刻板印象。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特征,不能仅凭个别现象或不实信息就对一个地域进行全盘否定或抹黑。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不同地区的差异,尊重各地的发展成果和特色,摒弃地域偏见,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