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因此,校(园)本教研基地必然要创新学校教研组织形式及教研制度机制,进而推动整体育人的有效开展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打破学科壁垒,推进跨学科教育
“我觉得知识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放在一个整体里学可以提高效率。”广东广雅中学高一国际课程班学生小莫介绍学校开设的国文课,“比如我们刚上完的《楚庄王问鼎中原》,老师就把语文和历史、政治相结合,我们既掌握了古文一些字词的意思和翻译,又学到了那个学期的历史知识,还了解了当时的政治和外交。”
国文课是广雅中学近年极力打造的融合课程之一,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不同学科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素养、发展能力。而这正是省基础教育高中校本教研基地(广州)的建设成效之一。
基地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为申报单位,联合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花都邝维煜中学四所高中学校,组建联合教研团队,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两大主题开展项目化合作和实践研究。
小莫认为,把语文和历史、政治融合在一起的国文课明显比三门课程分开来学轻松,但对授课教师来说,可没那么轻松。教授这门课的教师刘炳瑞每次备课,都要从半米高的书中查阅资料,备课的艰辛可想而知。
为此,基地构建了全方位覆盖、多主体协同的“大教研”模式。一是构建新课程推进四元整合实践新模型。以融合型教研为核心,促进新课程深度实施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学习型课堂,丰富完善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型教学资源。二是构建“1+3”市区校融合大教研新机制。每月围绕1个教学核心研究主题,并分解为若干个小专题,组织1次全市教研活动,各区、各校分别单独或联合承担另外3次的教研,做到全市一盘棋,市区校三级联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教研。三是借力联动机制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例如,借力高校资源,构建“高中—高校”协同教研模式;借力省、市教研院,构建“省—市—校”协同教研模式;借力省内外重点中学,构建跨省校际联盟协同教研模式。又如,教师联动教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组建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引导教师更新课改理念,分析掌握学科课程内容设置及课程实施建议,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教学研讨活动,聚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提升目标,加强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新范式探索,开展大单元、任务群理念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等实践探索。
省基础教育小学校本教研基地(佛山顺德)以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为引领,以三所基地学校为实验主阵地,带动区域校本教研关键环节改革,推动跨学科主题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推动了顺德区教育教学教研质量提升。
如何开发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实践校本课程?
在开发路径上,基地主要以大主题单元和真实的问题为线索,按照“跨—整—融”的策略,即选择1+N个学科,找到跨学科的点;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评价和资源,找到知识、内容、评价等的整合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跨学科学习独特的育人价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地主要通过聚焦课堂,遵循逆向设计原则,通过“选取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目标、规划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四个环节,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区域的整体顶层设计下,基地校和联合校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跨学科校本课程。例如,东平小学以一个孩子理解世界、获得成长的逻辑思路,规划了一到六年级的六个跨学科课程模块;德胜学校小学部依据“多元发展,培育全人”的办学目标,开发并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跨学科主题模块;顺峰小学在原有的雅趣教育底蕴上,将各项课程整合,重新调整和设计,在爱国、审美、人文、劳动、身心五大领域之下,分层次建立各年级跨学科主题课程。
校本教研基地教师开展示范课教学。(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突破空间限制,发展教研共同体
“‘童心同梦’汕港幼教交流合作项目,创造了两地幼教交流的五个‘首创’:潮汕读本绘本首次落地香港幼儿园使用;内地教师首次进入香港园所实地授课;首次举办汕港两地‘同讲中国好故事’活动;首创汕港家庭缔结活动;首次搭建汕港幼教交流云平台。”省基础教育园本教研基地(汕头龙湖)负责人林淑珍介绍。
汕港两地通过友好结对、名师联盟、深度培训、精品课程、合作研究、网络平台六大行动,开展了“童心同梦”汕港幼儿园课程资源合作开发的行动研究,合作研发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岭南风格、融汇汕港文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深化异地教研交流融合,推进汕港两地深度交流学前教育办学经验,实现跨地域教研的创新实践。
儿童潮汕文化课程走进香港幼儿园。(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为了探索跨地域联合教研策略的实施与应用,努力打造具有“龙湖标识”的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生态教研,基地密切教研机构与幼儿园的合作,构建了“龙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区域幼儿园—香港联合园”三维一体的教研共同体,建立了“1+6+N”模式的教研工作机制,提高了区域园本教研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促进了跨地域协同教研机制的建设与创新。
据介绍,“1”指一个顶层设计,即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专业引领、以汕头经济特区中心幼儿园幼教集团(以下简称“幼教集团”)为龙头带动、以传统文化课程为核心,“6”指龙湖区幼儿园六大教研片,“N”指龙湖区所有的幼儿园及香港317所结对幼儿园。发展中心和幼教集团制订教研活动的方案和计划,由基地实验园的负责人任教研片片长,通过6位片长带动N个幼儿园,做到“上有顶层设计,下能落地实践研究”,层层推进,全面铺开。
“茂名市电白区共有小学372所,在校小学生14.8万人,大而不强。”省基础教育小学校本教研基地(茂名电白)负责人麦小颖介绍,经过调研,基地将其划分为三类教研共同体,分别是城乡帮扶教研共同体、校级联合教研共同体、全区联动教研共同体。
城乡帮扶教研共同体由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组建而成,其中城区小学为引领单位,农村小学为联合单位。帮扶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教师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通过交流研讨、跟岗学习、师徒结对、课例示范、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点、疑点、难点和痛点,实现帮扶教研共同体之间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校际联合教研共同体指的是省级小学校本教研基地项目学校占鳌小学,成员学校电白区第二小学、滨海小学、沙琅中心小学、麻岗中心小学、坡心中心小学、林头中心小学、岭门中心小学形成校际联合共同体。占鳌小学为牵头学校,引领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经验,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省基础教育小学校本教研基地(茂名电白)成果展示活动。(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全区联动教研共同体由全区小学组成,分为八大协作区,分别是沙琅协作区、那霍协作区、南海协作区、林头协作区、岭门协作区、麻岗协作区、水东一协作区、水东二协作区。各协作区再划分为“N”个片区,形成“8+N”全区联动教研共同体。区教师发展中心研究部每学年定时、定主题、定人员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示范课、研讨课、集体备课、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技能展示等系列教研活动。依托优势学校带动全区学校互动、资源互补,发挥团队智慧,提升教研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强领弱,抱团成长,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来源:学习强国、广东教育杂志社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