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斯
先问你个问题,各种提升认知的视频,你看得还少吗?现在真的有提升吗?这些换认知的视频,如果你看了也没改变生活,因为缺少两把开宝藏的钥匙。第一把叫做尊严,辩论会那些说一不二的企业家们争的面红耳赤,这时候主持人让他们用对方的观点、站在对方的立场重新跟对方辩论,后来这些人又开始站在对方的角度自圆其说。这把钥匙的用法是,接触到新信息,别着急下定论,问问自己,之前捍卫的是自己的观点,还是自己的尊严?
第二把钥匙叫换杯子,图书馆要迁址,得把书全都搬过去,费用是350万美元。一个人跟馆长说,你给我150万美元,我就帮你把这给办了。这人让读者免费不限量的从图书馆旧址借书,但书得还到图书馆的新址,最后他净赚75万美元。为啥他脑子就这么火,因为他没被搬书框住。为啥有的人能办成事,钱能赚得到?因为他知道,如果只想发生小变化,那改改态度、改改行为就行了。如果想发生根本变化,那就需要改变理解世界的方式。这不是叫我们保持空杯心,而是告诉我们,需要把杯子都换掉,要做好翻天覆地的准备。要真心的去思考和接受新信息,遇到新信息,你要时刻拿起这两把钥匙,这才有换认知的可能。
咱们就从第一个习惯开始,积极主动。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事,很多人的回应都是这样的,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没有人家那家庭条件,哎呀那谁谁谁都把我气死了,要是对象能有点耐心就好了。这种认知是最要命的,这个就叫环境决定论,即使我们说的这些都是事实,但当我们只是这样认为,那这个认知就会封堵所有其他可能性。谁谁谁都把我气死了,其实我们心里想的是:这是他的责任,是他影响了我的情绪。这个就叫做消极态度,什么叫积极主动呢?他让我生气了,但是我可以控制我的情绪,当认知变了就会影响行动。我可以控制我的情绪,那我就会继续沟通了呗,事就可能办成了。很多人不了解事情的发展逻辑,这个逻辑是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是啥?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现状。你要还是坚持原来的认知,那就只能挺着,情况大概率就不会变了。但你现在的生活现状是你想要的吗?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被这种认知困在底层出不来,因为一旦把因归于你操控不了的外界,那你就把决定权给了别人,你想要的大概率就得不到。
别让之前的认知封堵了自己所有的可能性,那怎么从消极态度改变成积极主动呢?有3个方法:1、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时间,遇到事了别着急下定论,给自己30秒想一下,它能帮你从情绪中一把夺回选择权,然后交给理性和价值观;2、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语言,就象刚才被别人惹生气的例子一样,我没别人那种家庭条件好,换成积极语言:我没那种条件,那怎么把事办成。办不成吗?那白手起家的人都是怎么起家的?我得仔细研究研究成功的构成要件。3、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老大爷们天天唠国际局势,但他们唠的再明白也决定不了美俄关系。自己关注的又影响不了的,就叫做关注圈。比如你影响不了当地房价,但可以增加个人能力、赚更多的钱,不能把一天变成25个小时,但是能通过时间管理,一小时干别人两小时的事。人的精力有限,要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做短视频,有人上来就开始做内容,你得先了解公众传播的本质,还得先设计盈利模式,根据定位再设计内容方向等等,到了最后才是输出内容。不然就算做出来的内容有流量,但不盈利,或者是你看不清大盘局势,盈利会很短暂,做个两个月可能就做不了了。这些都不是你想要的结果,我们要先根据要做的这件事的客观发展规律和构成要件,把事情给计划好,这个就是终。然后才能通过基于你个人实际情况的第二次创造开始做事。第一次创造的终是第二次创造的始,这个就叫做以终为始。这样做才能保证第一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二才能不耽误时间。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最平等的资源了,这是咱们翻盘的机会。
那想获得以终为始的能力要做三件事,一确定目标。有个故事,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树洞只有一个出口,这时候树洞里面钻出来一个兔子,而且爬上了这棵大树,这兔子没站稳,掉下来砸晕了正仰头往上看的三只猎狗,最后这兔子就逃了。如果问你这故事有啥问题,兔子不应该会爬树,它掉下来也不可能砸晕3只猎狗。这些都对,但是你还记得土拨鼠哪去了吗?土拨鼠就是目标,很多人面对复杂的环境干着干着就迷失目标了。你跟父母说个事,他们不同意,吵着吵着,你还记得自己的目标是说服他们吗?你入职这家公司当初为的是什么?你现在的操作真的是朝着目标走吗?咱们一定得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才有机会坚定不移的追这个目标直到达成。
二坚持原则。追目标的过程得有原则。三做好计划,计划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构成要件,不然事就做不成。很多人说我一天加班都累坏了,工资还是那点。因为涨工资的构成要件是价值交换,不是光付出辛苦就能行的。方向不对就别想拿结果,而且还得按部就班的执行保证效率。那怎么制定对的还能够很好执行的计划?OKR关键目标法就非常好用。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拥有唯一平等的资源,必须得用好。那就要拿出经典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先把事情分类。横轴从左到右代表紧急和不紧急,纵轴从上到下代表重要和不重要。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比如领导突然给的有时限的任务,这个象限里的事基本都是焦虑的来源,对这些事没啥招,只能马上去做,做完一个是一个。第二个象限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个人提升类的知识,做好明年的计划等等。这个象限里的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手机里的各种通知,一些参不参加都可以的社交活动,这些事来的很急,但对你来说都不重要。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比如跟朋友聊聊天之类的。
重点来了,无论人生处于什么时期,或者制定什么具体的计划,要秉持一个重要的原则,主动干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最最重要的是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我们一定要把精力都放在这。因为这类事如果不处理,就会变成既紧急又重要的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生活和工作被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充满,那我们会一直处于救火的被动状态,精力都在这被用掉就废了,计划啥的还怎么执行?直接就嘎了。
个人能力再强也有个限度,大家都帮你成的事才能变大。此时你需要养成三个习惯:第一个双赢思维。人与人的交往,无论是情感还是做事,本质上都是交易,交易两个东西: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人感情好,是因为在一起挺舒服,彼此都能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一跟他玩就闹心,你还会再找他吗?也有可能因为实用价值,他对你有用,尤其是跟钱相关的事。你是甲方,如果乙方跟你说高价位的产品不匹配你的业务,他们公司低价位的产品更适合你,你会怎么看待乙方。如果他不跟你说,就卖你高价的,最后你发现这东西不适合自己,而且乙方当时也没跟你说,你以后对这家乙方会是什么态度?双赢才能持续,这就是贝索斯说的长期主义,为什么要长期主义,我们要的不就是一直好吗。而且双赢思维会让身边愿意帮助你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机会,你就能做成更大的事。你会发现你的影响力会有很大提升。
第二个习惯知彼解己,它的真正含义是要先理解别人,再被别人理解。为啥得理解别人呢?因为想要获得合力,就得凝聚别人的力量,让大家愿意帮助你。一、不要好为人师,不要随便给别人下结论等等,把自己放在沟通中心,阻碍自己听,也阻碍自己理解别人,而且还会让别人反感,这种东西就一定得戒。二、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去理解。人际沟通中7%靠语言,38%靠语调和声音,其余55%靠的是肢体语言。我们要训练自己用眼睛看,双手抱臂代表抗拒,上身直立、浅浅就坐代表紧张等等。还得用心理解对方的话外之音,比如,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代表他看法跟你不一样。或者,嗯挺好玩,代表他不感兴趣等等。三、移情聆听,就是把心放在对方身上,想象自己经历了对方的事情,走一遍他快乐、愤怒、痛苦等等情绪的路,然后再聆听。这是一个技能更是一个态度,是知彼解己的关键。千万别说你别担心、你不用生气等等,对方听到的永远都是你否定我的情绪、你不理解。我有个技巧,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复总结对方的话,比如:你当时的感觉是、你的意思是不是,这就会帮你也帮对方感受到你开始理解他了。然后你可以呼应对方的情绪,你当时很生气我能理解,这时候你就已经跟他站在一起了,站在一起就有机会形成同盟,才有机会形成合力。当然过程中你得用智慧去判断,什么时候去重复总结和呼应,有时候这些东西都不是必要的,安静聆听就已经足够。
每年秋天大雁都得往南飞,无论是一字型还是人字形,都能比自己飞多飞出73%的距离,这个就是统合综效。
不必追求别人的观点和价值观跟你一致,相反我们应该尊重观点的差异,感激多样性。从价值的角度来讲,如果两个人的观点完全相同,那其中一个人一定是多余的。很多公司鼓励多样性,比如上下级不允许是同一个大学毕业的,以免价值观过于类似。只有不同才有助于让团队充满差异性、激发奇思妙想,才有机会探索更多的路。一定得有合作思维,找到共享的目标。盲人看不见路、瘸子走不了路,两人都是寸步难行,大家的目标不是互相嘲笑而是走路,以走路为共享的目标,大家就可以去更多的地方。无论是商业还是职场,都要发现共享的目标,找到第三个方案。
身体是基础,没有好的身体全都白费。多看书,少刷碎片化的知识,因为那大多都是很片面的。把系统化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才会实质性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人脉也是需要不断累积的,要记住,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所有的人脉都是价值交换,持续的给予价值是积累更新人脉的唯一方法。给予减去索取等于人脉,付出减去回报等于胸怀。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