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教研帮扶】挖掘知识多维价值 实现课堂深度学习——走进汕头教研帮扶(初中化学专场)

2024-11-21 23:59    教育考试    来源:网易新闻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和教研员队伍,提升汕头市教研工作水平,推动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0月29日至31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汕头)教研帮扶活动(初中化学专场)在汕头市澄海中学(白沙校区)和汕头市新溪中学举行。活动以名师为引领,以汕头市教研需求为导向,聚焦深度学习,通过开展专题汇报、课例展示、专家讲座等活动,传播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展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提升汕头市教师和教研队伍素养水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程俊老师领衔深圳市初中化学专家团队莅临汕头市,与汕头市初中化学教师深度交流,为汕头初中化学教学教研指明新方向。


图1: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

说课交流细雕琢 专题分享展才华

29日下午,以“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备课与改进”和“科组建设专题汇报”为主题的教研交流会议在汕头市澄海中学(白沙校区)举行,专家团队程俊、郎丽、罗柳珊老师出席指导本次会议,汕头市教研员林波老师、林盛林老师率领各区县教研员、骨干教师进行交流汇报。

会议第一个议程,由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杨逸凤老师和深圳市宝安区化学教研员罗柳珊老师分别就课题《水的组成》进行说课,并提出在备课和磨课过程中的困惑和思考。专家和老师们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探讨电解水实验创新、新闻素材选取、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精准设问、模型建构等,力求呈现出高质量的深度学习示范课。


图2:杨逸凤老师说课


图3:罗柳珊老师说课


图4:磨课交流

第二个议程,由汕头市三位初中化学教研组长作为代表汇报学校科组建设情况。汕头市澄海中学陈林冰老师汇报的主题是《以研促教 众行致远》,陈林冰老师明确教研组功能和建设层次,展示教研组建设的“3A+3C”实施体系。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林淑惠老师依据SWOT分析教研组的优势和劣势,从理论基础、科研引领、教学筑基和成果交流四个方面分享教研组管理经验,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强化学科实践以及解读“双新”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阐述“众行致远 研思同行”教研理念。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陈青老师从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深度备课,共享教学智慧打造活力教研组、专业发展及教学困境三方面进行汇报,展示教研组建设实效和成果。三位老师的汇报让在场教师领会到教研组建设方向,为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实践方法。


图5:陈林冰老师分享


图6:林淑惠老师分享


图7:陈青老师分享

同课异构展风采 课例研讨促发展

30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化学教研员罗柳珊老师和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杨逸凤老师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汕头市澄海中学(白沙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授课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

杨逸凤老师依托新教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理念指导,致力于打造精细化的课堂教学。杨逸凤老师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视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从长征五号火箭燃料液氢引入,演示制取并点燃氢气实验,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通过氢气燃烧生成水这一证据推理得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杨逸凤老师联系化学史上科学家所做的电解水实验,创新性地采用铅笔芯作为电极,9V方块电池作为电源,设计电解水的简易实验,从宏观角度让学生定性感知水在通电下两极产生气泡,再利用霍夫曼电解装置演示实验并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从守恒角度分析水的元素组成。最后采用圆形磁铁代表原子让学生动手拼装模型并展示,从微观角度探析电解水的反应本质,提炼出认识物质组成的思路方法。杨逸凤老师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从具体实例到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建构化学模型,建立元素观、微粒观,提升学生观察、思考、建模的能力,展示“动而有序,活而有思”的魅力课堂。


图8:杨逸凤老师上课-1


图9:杨逸凤老师上课-2

罗柳珊老师以科学家探索水的组成历程为主线,展开深度探究。从火箭燃料之一(氢燃料)、空间站制氧方法(电解水)引入“氢气→水→氧气”,针对“水通电为什么能产生氧气”这一问题反复验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从宏观角度辨析水中可能含有氧元素,并强调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

罗柳珊老师以史为据,带领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水的组成的历程,通过在“氢气燃烧实验”中论证产生的水是否来自反应生成的,发展证据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寻找证据、推导结论,使实验水平由验证实验走向探究性实验、认知水平由定性走向定量分析、评价角度从总结性评价走向表现性评价;通过在“拼装模型活动”中重组氢气燃烧和电解水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宏观实验走向微观模型分析,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关联。整节课在“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这一基础上,以史为线索,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培养证据推理的思维能力,并在不断的自我修正过程中,形成从物质变化、元素守恒、原子守恒等多视角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发展变化观、元素观、微粒观、守恒观。尤其是精心选取我国科学家拍摄水分子真实图像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在感悟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学科育人的理念。

罗柳珊老师的课例设计,最大的创新点在于以史为据,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角度,创造性地将科学家探索水的组成的历程作为课堂主线和素材,通过学史和体验史的沉浸式过程使学生从“明史”走向“用史”。


图10:罗柳珊老师上课-1


图11:罗柳珊老师上课-2

在课例点评环节中,汕头市金平区金园实验中学胡继先老师、汕头市第一中学涂志龙老师、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华仁校区郎丽老师分别进行评课,他们充分肯定两位老师的教学功底,认为两位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都独具匠心,教学思路清晰,设问巧妙,课堂生动真实,注重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培育,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科育人功能,正如郎丽老师所建议的选取新闻素材时要侧重选取积极正面的素材,传递正能量,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分析较多数据时,可以采用半值法快速分析数据。名师们的点评,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后续教学教研开展注入了新的指引和启发。


图12:胡继先老师评课


图13:涂志龙老师评课


图14:郎丽老师评课

接下来,程俊老师结合两堂课作微讲座《攀登知识价值的高峰》,提出挖掘知识多维价值,实现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程俊老师从符号价值、思维价值、社会价值和情意价值等角度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指出本节课的符号价值包括氢气性质、水的组成和实验现象等核心知识,需学生观察、记忆、领会;思维价值是形成从物质性质和反应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并设计相应的探究实验,通过寻找证据认识物质组成的思路方法;社会价值和情意价值涵盖氢气的应用与合理使用、科学探索的价值、科学求索的精神、中国科学家贡献等。

程俊老师认为杨逸凤老师利用石墨铅笔芯模拟电极的简易实验非常成功地引导学生从定性角度认识了水能电解,而后利用霍夫曼电解器从定量角度深入分析水的电解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使学生的认识从定性进阶到了定量的水平。同时,杨逸凤老师尝试通过简单的建模提升课堂效益,这些做法都非常值得借鉴。程俊老师建议在反应模型组装之后展开汇报与交流,使学生的认知障碍得以充分暴露,通过即时评价与追问提升活动的深度,展示内在的思维价值。同时,程俊老师认为罗柳珊老师以化学史的发展历程串起一节课、以震撼的现象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宏观现象和数据分析导向实验结论、以生成的实验误差诊断数据差异、以撰写实验报告提升文字表达分析能力、以北京大学江颖教授团队拍摄到了水分子的实例,提升民族自豪感,充分展示了完整又真实的科学探究历程,发挥了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价值。建议最后还可以继续升华学生的科学情感。

程俊老师提出,如果说课堂只追求易量化考查的符号教学,那只是“冰冷的美丽”,我们教师更需要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思维、社会、情意价值带来的“火热的思考”,这些价值可能暂时在纸笔测试中难以体现,但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也极大提升教师的课堂幸福感。


图15:程俊老师评课

专家讲学启智慧 教研帮扶助提升

30日下午,郎丽老师在汕头市澄海中学(白沙校区)学术报告厅作专题讲座《教材处理的有效化策略》。汕头市澄海中学校长林水生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回望百年澄中的发展历程,澄海中学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将致力于固本强基,提质发展,全力以赴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程俊老师对汕头市化学教研团队、汕头市澄海中学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的感谢,为杨逸凤老师和罗柳珊老师及汕头骨干教师团队对精品课例打磨互助共享精神所感动,也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


图16:林水生校长致辞


图17:程俊老师发言

郎丽老师在讲座中分享教材处理的有效化策略,分别是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结构化和项目化,并结合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有效化处理和创新性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郎丽老师着重分享教学实践项目《改良太空种子的种植土壤——基于物质类别视角认识酸和碱》,以“改良土壤的酸碱性”作为贯穿始终的驱动任务,落实新课标要求,发挥大概念、核心概念的统领作用,将知识、思路方法系统化、结构化呈现。郎老师建议在教材处理、完成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把握教学线索 ,清晰的“主线”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优化的“暗线”是提升能力的基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深层次的学科育人价值。



图18:郎丽老师讲座-1


图19:郎丽老师讲座-2

随后,郎丽老师继续作题为《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教研组建设分享,她认为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她坚持以“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作为使命初心,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立足课标研教学,凝心聚力提质量,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并重,学趣并行,在学科建设、师资提升、教学成绩等方面做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探索。


图20:专家与授课团队合照

作为任教30余年,担任25年教研组长的郎丽老师经验丰富、勤耕不辍,她的分享不仅聚焦实践、聚焦课堂,也面向新课标、落实新教材,给汕头老师实践素养导向的教学带来宝贵的实践示范与理念启发。

常规课例共研讨 教学相长齐奋进

31日上午,程俊老师、郎丽老师和罗柳珊老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与汕头市化学教研员林波老师、林盛林老师带领骨干教师们一同深入汕头市新溪中学的课堂,观摩常规课例展示。新溪中学辛维丰校长携同行政团队,诚挚欢迎莅临活动的各位专家及汕头同仁,共同见证了这一宝贵的教研时刻。


图21:常规课调研

汕头市新溪中学叶思聪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引入课题《质量守恒定律》,介绍化学家波义耳和拉瓦锡的研究历程,强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定律。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直观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叶思聪老师还区分了定性与定量实验,特别强调定量实验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关键作用。课堂以互动游戏结束,鼓励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布置课后作业以加深理解。这节常规课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日常教学中的真实状态,也为后续的点评和指导提供生动的素材。


图22:叶思聪老师上课-1


图23:叶思聪老师上课-2


图24:听课老师

课后,听课老师纷纷发言,从不同角度对本节课进行深入剖析。老师们普遍认为这节课在教学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方法上表现良好,但在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方式、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以及教学资源利用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图25:评课议课-1


图25:评课议课-2

林波老师着重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建议教学应紧密遵循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包括深入理解教材和分析学情,设定明确的教学与评价目标,通过板块任务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与情境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提出,初三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新教材实施,积极开展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新教学样态,以提升学科育人价值,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图26:林波老师评课

罗柳珊老师强调了从变化、现象、元素守恒等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建议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实验,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构建守恒观,进而认识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存在质量关系。提倡避免“按方抓药式”的教学方式,可使用熟悉的实验素材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罗老师还强调板书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重要性,主张根据课堂互动情况实时调整板书内容,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促进知识的直观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图27:罗柳珊老师点评指导

郎丽老师着重讨论教育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强调步步为营和关注细节在确保教学效果中的关键作用。她特别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倡导教学应逻辑清晰,通过清晰的线索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教材实验的创新处理,以及跨学科实践教学。两位老师都提到应重视教学设计中对严谨科学态度和探索真理精神的培养,建议将化学史融入教学过程,以此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热爱。


图28:郎丽老师点评指导

程俊老师以《实验教学的价值》为主题展开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叶思聪老师在实验教学、规律落实方面的用心设计,并建议《质量守恒定律》从“律前实验→定律→律后实验”三个环节展开设计,律前实验可采取“预测结论-分析原因-概括规律”的思路,通过讨论实验方案、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宏观现象和数据变化讨论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关系和物质的变化情况,在这个环节中,分析原因时可让学生在分析中暴露认知障碍,自主获得规律;律后实验可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展示交流”的形式开展验证性实验,通过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的对比实验再次论证,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感受规律的强大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应突出设计实验的自主性,在设计中暴露对规律理解与应用的障碍。

关于如何上好一节课?程俊老师最后建议老师们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如何在课堂中化难为易并落实目标?二是通过本节课,学生需要获得什么能力,如何证明他获得了?三是有没有应用和评价的契机穿插在环节中?


图29:程俊老师总结指导

这次教研教学帮扶活动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例研磨、点评交流、名师讲座等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环节,为授课教师提供宝贵的成长机会,也为其他教师打开一扇学习之窗,为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示范样本与交流契机。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