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诈骗电话又出坑人新招

2025-02-27 11:10    政务民生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一、“手机口”:伪装成 “本地通话” 的跨国骗局

2025 年 2 月,重庆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 47 万元的电信诈骗案,揭开了新型 “手机口” 诈骗的冰山一角。犯罪团伙通过两部手机同时开启免提,一部连接境外诈骗分子,另一部拨打国内受害者电话,实现语音实时中转。这种 “人机分离” 模式不仅能将境外号码伪装成本地来电,还能规避运营商的异常通话监测。数据显示,仅 2023 年全国就查处 “手机口” 相关案件 327 起,涉案金额超 2.3 亿元。

二、未成年人成 “工具人”:从招募到犯罪的黑色产业链

为逃避打击,诈骗团伙盯上了防范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福建武夷山的肖某团伙以 “日结 300 元” 为诱饵,雇佣 15 岁、16 岁少年在宾馆批量拨打诈骗电话。这些未成年人在 8 部手机和 4 张电话卡的操作下,日均拨打诈骗电话超 200 通。更令人担忧的是,2023 年 7 月新疆伊宁破获的 “手机口” 案件中,42 名涉案人员全部为在校学生及未成年人,涉案金额达 15 万元。

三、技术赋能犯罪:AI 与 “手机口” 的双重升级

AI 语音克隆:诈骗分子利用开源工具仅需 10 秒语音样本,即可生成相似度 95% 以上的仿生语音,冒充 “央行客服”“公检法人员” 实施精准诈骗。
全息投影诈骗:部分团伙通过裸眼 3D 技术伪装成银行经理上门,诱导受害者转账。
“手机口”+ 呼叫转移:街头借手机诈骗中,骗子通过开通呼叫转移同步受害者短信验证码,再结合 “手机口” 技术实现远程盗刷。

四、法律亮剑:从 “帮信罪” 到全链条打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十五条,为诈骗提供技术支持、通讯工具的行为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2023 年 9 月江西赣州破获的 “学生团伙案” 中,6 名涉案学生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处理。然而,由于未成年人犯罪量刑较轻,部分团伙仍铤而走险。

五、全民反诈:三招筑牢安全防线

核实身份 “三原则”:

  •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或提供验证码;
    陌生号码自称 “客服退款” 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接到 “熟人求助” 电话,先通过视频通话确认身份。

技术防护升级:

  •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对 “00”“+” 开头的境外来电保持高度警惕;
    勿随意点击 “.xyz”“.top” 等小众域名链接。

社会共治机制:

  • 家长需关注孩子使用多部手机或下载陌生软件的行为;
    发现异常通话记录及时向运营商举报;
    遭遇诈骗立即拨打 96110 专线,同步冻结涉案账户。

结语:科技反诈与全民觉醒的赛跑

当诈骗分子用上 AI、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当 “手机口” 将犯罪成本降至两部手机,这场反诈之战已不仅是警方的独角戏。唯有法律震慑、技术拦截与全民防范形成合力,才能斩断伸向百姓钱袋的 “隐形之手”。正如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提醒:“任何要求转账的‘紧急情况’,都值得你挂断电话,喝杯茶冷静思考。”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