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及定价:2025 年 2 月 27 日,小米 SU7 Ultra 发布,正式售价 52.99 万元起,较预售价直降近 30 万元,这一价格策略震惊市场,使产品极具性价比,引发消费者强烈关注。
订单情况:开售 10 分钟大定突破 6900 辆,2 小时完成 1 万辆的年度目标,上市首日大定突破 1.5 万台,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订单数量远超预期。
订单转让
车辆租赁
产能与需求矛盾:2024 年小米 SU7 全年交付 13.5 万台,锁单量却高达 24.8 万台,产能缺口明显。SU7 Ultra 上市后热度高,而工厂月产能仅为 2.2 万 - 2.5 万台,交付周期拉长,早提车的车主能更早转租或转售,获取更高溢价,产能与热度的不匹配为二手生意创造了条件。
车辆独特价值:小米 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系统,拥有 1548 匹马力、1.98 秒零百加速、实测最高时速 359km/h,还拥有 “上赛最速量产车”“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 等头衔,是 “科技豪华” 的代名词。雷军 “对标保时捷” 的宣言,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和社交属性,开此车成为圈层身份象征,促使租车市场火爆,用户愿意为豪车社交价值短期租赁付费。
订单特殊属性:小定订单的优先交付权使其成为可交易的 “商品”,其本质是对产能爬坡期时间成本的货币化折算,这种 “订单证券化” 现象在消费电子领域有先例,但汽车订单流通生态更复杂。
对小米品牌的影响:小米通过价格策略和产品性能宣传,成功打造了 SU7 Ultra 的高热度,提升了品牌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二手市场的 “灰色交易” 也可能给品牌带来一些管理上的挑战,如如何规范订单转让和车辆租赁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品牌形象。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小米 SU7 Ultra 的市场表现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高性能、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旺盛。同时,其二手市场的活跃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如如何看待车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以及如何应对因产能不足引发的二手市场交易问题。从行业趋势看,体验式消费崛起,年轻群体更愿为短期体验付费,车企在关注产能提升的同时,也需重视消费者对车辆使用方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