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常兴禄
本学期,物探中心学校三分校开展老书新读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教育学著作,书中所讲的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直接遇到的问题,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一,数学也要背
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培养学生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然而,我觉得即便是在数学中,有一些知识,也是必须要背下来的。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是破十法,老师会通过摆木棒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破十,从而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进行计算。然而,仅仅是学会计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掌握到近乎背诵的程度。
熟练到背诵的程度,这样的要求并不苛刻,因为学生到了二三年级,要学习两位数、三位数的竖式减法,如果不能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到时候肯定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出现学习困难。
其实,数学中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掌握到背诵的程度,这些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如同楼房的根基,把根基打牢固,才能盖得安心,若是等楼层高了才发现根基不牢固,那就晚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留意高年级的教学大纲,分析当前所学的知识中那些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哪些需要熟练掌握才不至于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并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对学生进行高要求严格训练,让学生熟练到背诵。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理解新知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第4条建议中所说:“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
二,两套教学大纲
“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段话出自第5条建议。
在这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这样学生就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当我们把新知识教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发现这些新知识正是他的“智力背景”中的某一处空白,正是他们所需要去填补的。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顺利地接受新知识,甚至是迫切地需要新知识的出现。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给家长提了建议,让家长给学生买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科普书。而且,我们平时做的《少年智力开发报》里面有很多涉及数学知识的小故事,我时常鼓励学生在做完报纸上的习题后,阅读那些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并不全是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复习,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拓展应用,以及对以后所学知识的提前渗透。比如,一年级的报纸中,有一则小故事涉及到了把一堆苹果分成相等的几份的问题。虽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解决这则故事中提到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都是把它当成故事来读的,解决不了问题,同样能从故事中获得快乐,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一年级时就接触到了乘除(二年级才会学)的现实实例,他们的智力背景更广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去接纳乘法和除法的知识。
这些小故事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第二套教学大纲。
三,有效的课堂检测
“每一个教师都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这是第12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提问问题的时候,或者是让个别学生到讲台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