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78阅读 | 3收藏 | 2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2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3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4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5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6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7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8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9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0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1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2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3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4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5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6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7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8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9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20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第2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2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悲凉欢心 上传于:2024-04-07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苏林红 最近认真阅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一、读书提高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读书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林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9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 二、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爬树;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课文语言简朴,富有生活意味。让学生读后受到从小要自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教学难点是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但是过分依赖别人,对自己的成长是不利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让学生在获得基本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受到从小要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四、设计思路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讨论、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五、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你们都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鸭、小鹰是怎么学会本领的,好吗?(出示课题) (由学生的喜好与生活实际入手,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二、揭题引疑 启发质疑:如题目中的“自己”是谁?去哪里?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等等。(可提出此类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朗读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配乐听读感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教师在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进行范读。)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1、师指名读课文(2——3名)。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3、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4、小组检查识字、组长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5、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配乐范读环节教师可选取一些轻松舒缓且带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进行,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环境中去寻找答案。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认字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再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通过检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把生字掌握地这么好。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我们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 (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流利的朗读。) 五、精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精读体悟第一段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妈妈,我要吃果子。”——对妈妈的依赖、请求;“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现妈妈的鼓励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突出“学会”,体会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喜悦心情。 2、讨论小猴是怎样学会爬树的,理解自己亲自去做的必要性。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猴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学会摘果子的?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第二、三段,然后全班讨论学习。 6、分角色朗读。配上音乐,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通过指导重点句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心情;此环节的联想即深挖教材,把平日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加之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求的意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及与众不同的联想内容多做肯定,大可不必规定死答案,只要符合实际,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六、作业 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认识的人听。 2、制作好你喜欢的文中动物的头饰,准备下节课表演课本剧。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林红 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先总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个损失,然后描写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最后介绍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语言精练,从园林的分布、建筑宏伟、珍贵文物三方面描写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可以感受到这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以此可感受民族情结与信念。但由于时代原因,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成了一段屈辱历史的记忆,他的毁灭是损失,也是激发学生爱国的沉重教材。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书写课文的六个生字:珑、剔、莱、瑶、宏、烬,认识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通过读书,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对其毁灭的痛惜,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读通、读顺、有感情地读课文。 2.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整理课文主要内容。 2.在读书中感知内容,受到爱国教育。 教学理念: 1.创设民主、开放的氛围,落实“三维”目标。 2.创设情境,启发思维,体现教学创新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圆明园复圆图。询问图上地点。 2.(课件展示一组建筑图:长城、楼阁、园林、鸟巢水立方) 几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过辉煌的成就,建筑就是文化的见证之一。(随着复圆图、入侵图、遗迹图的逐一出现)这就是圆明园的复圆图,但有过屈辱,敌军入侵,园林被毁,现在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忆这段历史—— 3.揭题,板书课题。(书空:“毁”,中间两横不连;“灭”,先两点,再写人。) 二、识读字词,初读课文。 1.了解学情:这篇文章,你读过了吗? (如果读过,便夸他认真或自觉;如果没有读,安慰他是因为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2.相机介入生字词的识读。(或以“检查”为由,或以“要想读准先要过生字关”为由。) (1)指名读。课件出示课文的六个生字:珑、剔、莱、瑶、宏、烬 (2)以“挑战困难”为由,出示词语: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宏伟灰烬   指名解词(如提示,以李白“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加深对蓬莱、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 3.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读书好方法:读通、读顺,画出新词。  学生读书,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三、感受内容,再读课文 1.检查读书情况。 课文有五段,一组读一段只能读四段,让班长读第一段,其他每组派学生读一段。(可安排学生推荐本组读书同学。相机激发读书同学的信心:让你读书,是同学对你的信任。) 读书评价、指导不平均用力,而是随机点拨,如,第一段,提示两个分句中的不同词“祖国”与“世界”,不同词语要强调;第三段,结尾一句有意境,想办法找理由让学生再读一遍;第四段质疑:这一段主要介绍“珍贵文物”,怎么还出现“建筑宏伟“一词呢?引导发现过渡句,并初步留下印象:第三段是写“建筑宏伟”,第四段写“珍贵文物”;第五段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 2.师:课文读完了,有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你们有这样的读书习惯吗,读完一篇课文,就有了个问题。如果是你们提问,会是什么问题呢? (1)学生质疑,说问题。 (2)根据学生说话,揭示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习惯性的问题了——   课件出示:读书会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师:同学们不要急于回答,要想答好,文章要熟,大家快速读文思考。 四、理清内容,指名读书 1.边看书边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看看我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3.学生汇报。可按自然段说,可按逻辑段说,也可以总体说明。根据学生汇报,采取灵活的方式板书。(如,先自然段再逻辑段,或先逻辑段再自然段,还如奖励学生板书等。) 4.根据汇报,相机指名读书。 五、精读部分,激发爱国情感 1.课文说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个损失,介绍了它的辉煌过去,介绍了它的毁灭经过,想想看,最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出示第一段文字。(课件:背景是圆明园的大水法遗迹,上方是第一段文字。) (1)学生读文。 (2)“损失”是什么意思?不说字典上的解释,能举个例子说明吗?(师准备例子:老师有次在班上开展了辩论活动,同学们像你们这样热情聪明,可是有个同学请假没来。第二天来到学校,听同学们说头天的辩论课那么精彩,他觉得——没来上课是个损失。) (3)你们说的丢钱等、老师说的那位同学没来上课,这些都是一些小损失,而圆明园的毁灭是——(相机让学生感受“不可估量”比“大”更严重。) (4)看来,“不可估量”的意思你们已明白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2.怎么看出圆明园是宏伟建筑? (1)说说有哪些建筑。 (2)文中写了那么多的景物,怎么不感觉到累赘呢?文中是用什么词语连接的。 (3)引读“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的句子。 (4)情境创设,变换句子说话。(课件:消除第一段文字,只留下大水法遗迹图)   师:同学们,圆明园以前“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但是,残暴的侵略军来了之后,这里“没有了——也没有了——”   后面这两句你会这样说说吗? (5)你们感受到什么? (6)是啊,这一切都没有了。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第一段。   (课件:全黑背景,红字显示第一段文字。) 六、总结 圆明园的昔日多么辉煌,终因当时国力的衰弱惨遭侵略者毁灭。他们毁去了建筑,但他们毁灭不了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我们会继续以勤劳智慧创造灿烂的文化,振兴中华。 七、拓展作业。 1.这堂课介绍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老师也有个问题。课件出示:(读书会思考会提问)第一自然段能不能放在文章最后?对原文的排列顺序,你感受到什么? 附板书:          INCLUDEPICTURE "http://www.lbx777.com/yw09/images/ymydh06.JPG" \* MERGEFORMATINET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林红 【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