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价值与价值观
1、价值的含义
2、人的价值的含义
3、价值观
1、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其贡献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联系实际,分析科学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必要性
培养比较辨别能力,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的不同影响
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前预习填空】
1.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 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 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既是价值的 者,又是价值的 者。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是指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满足他人。人是价值的享受者,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 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3)人的价值就在于 ,就在于对社会的 和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4)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 。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 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 和 。
(6)价值观作为一种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7)价值观对人们 和 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8)价值观对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9)价值观是人生的 ,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课堂学习重点】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两点:
(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可见,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而这些具体的价值又可以概括为几个领域,即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而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如衣服、粮食、房子、车辆等物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音乐、电影、图书等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们具有各自的属性。它们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就是哲学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理解价值观要正确把握两对关系:
(1)价值观与社会意识和关系表现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并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与价值观的关系表现在:价值与价值观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从区别上看,价值是事物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属客观范畴;价值观则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主观范畴。二者也存在着密切联系,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复习笔记整理】
【高考真题精析】
【例1】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的价值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出来
B.人的价值只表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上
C.个人不应当向社会索取
D.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注意把握爱因斯坦这句名言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他强调一个人应该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价值,但并不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的存在,故B、C项均错误。D项与题干的强调点不一致。正确答案为A。
【例2】(2008北京文综)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理解。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①、③的说法正确;但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能一概认为价值观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故②的说法是错误的。另外价值观也不能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④的说法认为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也是错误的。
【例3】“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国外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本题应该看到,时政形势和高考命题紧密联系,要求我们关注时事,关注热点。林则徐的名言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计个人得失,以生死赴国,体现了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贡献,因此,选①③项。人生价值并不排除个人利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故②④是错误的。
【课后测试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上的“价值”的构成要素是 ( )
A.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B.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C.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D.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 )
A.个人的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D.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的共同主张是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
B.倡导把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C.倡导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D.个人活动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下列关于价值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有的人有价值观,有的人没有价值观
C.价值观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人们的价值观是一成不变的
5.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启发我们 ( )
A.要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B.应该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出发点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的这些名言共同主张的是 ( )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倡导把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C.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D.个人活动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7.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方永刚”三个字成为今年4月份“流行语”排行榜榜首。他说:“人活着就要尽责,就要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方永刚的事迹表明 ( )
A. 有价值的人生是不考虑个人利益的
B.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自己的思想境界
C. 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一位的
D.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8.据《人民日报》报道,美国兰德公司跟踪调查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公司始终坚持以下四种价值观,即: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下列关于价值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