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
选择题
1.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
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有史学家说:“到了19世纪,来和我们打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打麻烦”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3.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下面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1837年
90多万
1843年
145.6万
1845年
239.4万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5.“当我们走进行宫的时候,火声劈劈啪啪,很是使人震惊。殷红的火焰映在放火的军人们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样。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地觉得很是光荣。”19世纪中期西方随军记者的这一描述反映了( )
A.英国军队攻陷镇江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日本军队攻占旅顺
D.八国联军进占北京
6.如图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7.中国末代皇帝宣统帝的退位诏书由晚清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起草,内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对此诏书解读正确的是( )
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B.清廷主动顺应时代潮流
C.辛亥革命取得重要成果
D.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8.“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材料应出自( )
A.《大总统誓词》
B.《清帝退位诏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1915年底,孙中山发布檄文,讨伐逆贼,指出:“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檄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 )
A.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袁世凯加冕登基称皇帝
10.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A.救亡图存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军队建设
1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军事政变”指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2.1937年9月,蔡若虹创作了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如图所示),画面中高举刺刀、拳头和手榴弹的中国军民形成“汹涌咆哮的巨浪”,一野牛状的日寇正要被“巨浪”所吞没,背景是闪电划过的夜空。该漫画旨在( )
A.赞扬地道战等战法的威力
B.讽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宣扬中华民族已经觉醒
D.指责日本军炮轰北大营
13.“内迁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仅重庆一地就集中了25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
C.北平的和平解放
D.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
14.1937年11月,英国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与材料评述相关的是( )
A.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民取得的第一场胜利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的迷梦,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
D.日军死伤严重,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5.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到:“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6.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 )
A.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17.1905年,《时报》刊文评价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积……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是指( )
A.废除科举制度 B.废除八股和武举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成立京师大学堂
18.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19.电影自近代传入中国后,把市民从家庭引向社会,把商人、绅士从公所、“堂会”戏场等引入大众文化娱乐场所,使传统文化生活的个体性、家庭性欣赏转化为集团性、社会性消费。据此可知,电影的传入( )
A.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改变了市民文化消费形式
C.加深了市民对异域文化的了解
D.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新思想
20.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包括( )
①鲁迅的《狂人日记》 ②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③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④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和民族屈辱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船鼓浪而来,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
项目
1894年前
1895—1900年
外国在华开设工厂
80件
933家
外国资本在华
投资总额
2 800万元
5.2亿元
——周一良《新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 第十二款:西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国六月初九日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全权大臣奕劻、李鸿章电报》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趋势;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历史现状的根本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右图所示
材料二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辛亥革命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与材料二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23.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一
(1)结合所学,补全材料一中的示意图。
材料二
《将来我们所看
得见的结果》
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