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分三类:
1)悬浮—密实结构:黏聚力(C)大、内摩擦角小,代表AC型沥青混凝土
2)骨架—空隙结构:黏聚力(C)小、内摩擦角大,代表AM(沥青碎石)、OGFC
3)骨架—密实结构:黏聚力(C)大、内摩擦角大,代表SMA
2、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谵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3、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机械开挖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中距管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线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4、路基压实施工中试验段的试验目的主要有:1)确定路基预沉量值;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5)选择压实方式。
5、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应设施工预拱度,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6、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
7、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主控项目为粘结强度和涂料厚度。
摊铺温度应高于卷材防水层的耐热度10—20℃,低于170℃;应低于防水涂料的耐热度10—20℃。
8、水下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为180—220mm。(5)开始灌注混
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首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在灌
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
9、依照吊装机具不同,梁板架设方法分为起重机驾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和穿巷式架桥机架
梁法;每科方法选择都应在充分调研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注:梁板预制+装配式施工+吊装+安全施工
10、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面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米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米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米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3)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米(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米。井点管的人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底深
0.9—1.2m。
11、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
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
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
12、干封底
(1)在井点降水条件不施工的沉井应继续降水,并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米;在沉井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将刃脚下垫实。
(2)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浮泥,对超挖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标高。
(3)采用全断面封底时,混凝土垫层应一次性连续浇筑;有底梁或支撑梁分格封底时,应对称逐格浇筑。
(4)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前,井内应无渗漏水且新、老混凝土接触部位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
(5)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
13、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米时,应分层开挖,每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