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你左我右 上传于:2024-04-29
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研究历史 历史研究要重视对历史事实的探究, 同时也要用发展的历史的眼 光去分析历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还原历史的本像,才能真正实现历 史研究的意义。 有些学者认为历史研究的使命就是发现事实, 而不应该去分析评 价历史,他们觉得分析评价历史会破坏历史事件的客观性,是不可取 的。坚持历史的客观性,尽量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是每一个历史研究 学者应该始终坚持的准则,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去运用科学的方法分 析评价历史。 因为仅仅追求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并不能还原真实的历 史,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所以不能离 开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去看待历史,任何历史也都是不断向前发展 的,所以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下面将通过两个具体事例来 说明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重要性。 事例一: 九一人事变发生后不抵抗命令是否仅仅是张学良执行蒋 介石的命令还是他自己下达的不抵抗命令? 关于这一历史事件, 我们 并不陌生,长期以来, 人们普壳接受的观点是爱国正直的张学良忍痛 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造成东北急速沦陷,给东北人民,, 给中华 民族带来巨大的耻辱和损失。 但是这是否就是历史的真实面目最终还 是受到了学者们的质疑,在学者们的努力下, 终于发现了这一事件的 事实情况,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自己下达的。九一人事变发生时蒋介 石并不在南京,也不知道沈阳发生的事情,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根据 自己对现实的判断在蒋介石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达的, 只不过这一命令 正好符合蒋介石当时“力避全国抗战”的战略思想,因而蒋介石也没 有出来反对。这也得到了老年张学良的证实。 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被挖掘出来了,可是历史研究仅此而已吗, 本人认为历史研究还要继续,虽然历史事实已经清楚了, 可是并没有 使人们对这一件事件更加清楚,反而更加迷惑。张学良在人们的心目 中是爱国的、正直的,令人敬佩的人,可是他怎么会做出不抵抗这一 情弱而届硝的决定的,而令人深恶痛绝的蒋介石却不是事件的主谋, 人们情感上难以接受,也难以理解历史的统一性。 而如何去解决这 困惑呢,就用历史的变化的眼光去分析这个命令。 首先,张学良本身 是一个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自然会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 当时,张学良并不知道日本的侵略野心, 也不知道这一决定的重要性。 张学良下达这一命令是基于对当时现实情况的分析而得出的。张学良 通过政我力量的对比,认为关东军武器装备优于东北军,认为“中国 没有力量跟日本打”,他不敢轻举妄动,再者,他当时选择东北易帜 就是为了借助全国的力量进行抗日,他不愿意让东北军孤军奋战。而 且此时有 10 万东北军在关内,东北边防比较薄弱,并且关内局势并 不太平,一些反张势力还很器张,净锡山环完东西,平津等地反张运 动方兴未艾。张学良在华北的地位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威胁,而此时, 蒋介石又突然下野,素来反张的广东派上台, 更使他不得不考虑来自 南面的危险, 如此境地下的张学良更不敢也不可能令东北军迎击武器 精良的日军。同时还有军费、物质不充足等各种现实问题,基于这种 种考虑,张学良不散与日军有较多直接冲突,所以决定隐忍退让,企 图借助国联和国民党政府的力量来阻止日本的侵略。其次,张学良的 政治觉悟性也是逐步发展、进步的。张学良是从旧的军闪体系中逐渐 走出来,逐渐进步起来的,他是在残酷的现实中逐渐转向革命派的。 所以多年以后当垂垂老作的张学良承认错误后还谈到“当年我要是知 道日本是这样的来头,我这个人敢把天戳个宣认,我还不敢和他们干 吗? ”当我们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这一事件时,我们会发现张 学良其实还是那个能够顾全大局爱国的张学良, 即使在九一人事变中 他下达了不抵抗命令, 但是那也是受历史条件局限的一个爱国人士的 举动,这一错误并不能否定张学良爱国的本质。这样分析后,才真正 将不抵抗事件弄清楚。所以历史研究一定要碌顾还原历史真相和正确 分析历史事件。 事例二: 孙中山早年是否向日本出卖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