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佛山乡土人情

348阅读 | 13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佛山乡土人情第1页
佛山乡土人情第2页
佛山乡土人情第3页
佛山乡土人情第4页
佛山乡土人情第5页
佛山乡土人情第6页
佛山乡土人情第7页
佛山乡土人情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杉树鹿夏 上传于:2024-06-24
佛山乡土人情 一、地理位置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通肇庆,南连江门、中山,北接清远,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佛山市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 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新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二、名称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来。 后来,世人传诵着这样一句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三、人文特色 1、佛山新八景: 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 2、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在南海丹灶镇银河乡苏村,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西樵山人,人称康南海先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实行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宣传保皇,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 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帝制失败,终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间的政客。 1927年3月31日于青岛寓所病逝。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中庸注》《康南海先生诗集》等,著述很多,其故乡苏村中的“涎香书屋”“澹如楼”和“七桧园”是康有为幼年生活和读书处。抗日战争时全部拆毁,1 983年将故居修复,辟为“康有为史迹陈列室”。 1987年建“康有为纪念馆”,南海县博物馆在此举办“康有为史迹陈列展览”。现纪念馆门前旗杆夹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康有为中进士时建立的。故居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建筑,面积81平方米。故居具有历史纪念价值。 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佛山祖庙    在佛山历史上曾集神权族权政权于一体,正如庙门一对联云: “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可见其显赫一时的重要地位。其庙貌气魄宏大,殿阁巍峨,雄伟壮丽,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的神韵。 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沿南北纵轴线排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筑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主体建筑的檐柱和地面多用石材,斗拱梁架多式多样,以正殿最为典型,梁架举折平缓,前檐斗拱采用真昂结构,保留着已少见的宋代特点;建于明代的四柱三间三楼式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其十二柱构筑形式国内罕见;建于清初的万福台,则是省内仅存的数个古戏台之一。 这些具有较高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典型代表,是研究岭南建筑史不可多得的优秀遗例。庙内的各种装饰工艺比比皆是,将建筑物装点得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有屋顶上栩栩如生的琉璃陶塑故事人物瓦脊,别具一格的灰塑,山墙上纤巧细腻的砖雕,各类玲珑剔透的漆金木雕装饰,以及粗犷古拙的石雕等。 大多以戏剧剧目、民间故事为题材,运用戏剧舞台的人物造型及其表现形式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的还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尤以独具特色的陶塑和木雕最突出,故事题材有“甘露寺”、“天仙配”、“李元霸伏龙驹”、“荆轲刺秦王”、“夜战马超”等,所刻划形态各异的人物共计不下上千,常为游客所津津乐道。这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无论从设计造型上,艺术性、思想性上,均体现了当地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因而,祖庙赢得了国际友人“东方艺术之宫”的美誉。 此外,大殿内还保存着铸于明代的2.5吨重北帝铜像,大型的钟、鼎、镜、磬、八宝及兵器仪杖铜铁铸件,以及大型夹苎漆扑神像二十四尊等珍贵文物,无一不是古代名师呕心沥血的结晶。 可见祖庙不啻是一座集佛山古代建筑艺术、雕塑装饰和铸造工艺精萃大成的典型古建筑。建国后该庙除本身的多次修缮、在其外围开辟了环境幽雅的大院、并维修了附近的孔庙作为“又一村”景点外,还通过在大院新建展览馆和大型陶塑“双龙壁”、迁建明代砖雕牌坊和清代石雕牌坊、修复原经堂寺大型铁塔等措施,大力改善和美化配套环境,使古庙平添异彩。加上近年来祖庙一带的新城区已改造为佛山的文化中心区,交通便利,面貌焕然一新, 更为进一步发展祖庙的旅游业开创了新局面。 目前该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观众量最高时达二百万人次,是海内外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四、文化艺术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 1、民间艺术,各具特色,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又称“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艺、灰塑(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佛山的民间艺术,以其具有乡土气息而深受群众喜爱。 (1)、佛山剪纸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佛山剪纸原以剪为主,后改用刀刻。多用于节日喜庆及日常的窗花、刺绣雕刻图样、商标、礼品、装饰等。 佛山剪纸种类繁多,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铜凿、纸写、银写、木刻套印、染刻、纯色等大类。利用本地特产之色纸、铜箔等,施以剪、刻、凿等技法,使佛山剪纸形式多样,装饰性强。纯色剪纸构图严谨,线条纤巧、秀逸流畅;衬色、写色剪纸色彩强烈、金碧辉煌;铜凿剪纸珠光闪闪,鲜明艳丽,别具一格。 佛山剪纸既继承保留传统艺术精华,又富有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