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内容摘要:企业财务目标一直以来是财务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或起点。尤其近期发表于各种报刊杂志的关于财务目标的讨论,更激起我们对已有的曾经以为牢固的财务目标观念重新思考和理解。我们认为,现代经济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都使我们在考虑财务目标时没有理由将相关利益者排斥在企业财务目标之外。也即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应当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追求为目标。同时,利用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反映的企业价值是符合现代经济下衡量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财务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一、企业财务目标体现着财产权的现状
1. 财务目标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财务决策的准绳、财务行为的依据,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在西方财务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众多的财务目标理论。这些观点主要有:“利润最大化”,“净收益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票市价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公司财富最大化”,等,这些财务目标基本上反映了西方企业市场环境的要求,体现了不同时期产权主体利益的不同偏好。
2. 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清晰地向我们昭示了推动目标理论发展的两条线索:一是“目标理论”本身的缺陷——这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内在矛盾;二是产权制度及其发展一一这是推动目标理论发展的外在矛盾。同时,理论的前瞻性与对实践的指导性要求,决定了企业目标理论的选择;企业目标的可操作性要求决定了衡量指标的设计。我们认为,企业目标的选择应是战略的、宏观的、稳定的。而关于衡量指标的设计,则是不断发展的。这种衡量指标应是某种体系,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它有赖于其他学科特别是会计的发展。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增加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投资者也是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收益,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企业的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他们认为,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求企业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经济增加值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部分的价值,或者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折现后的现值大于零的部分。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税后经营利润-资本成本。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目标应当具有系统性、相关性、操作性和效率性,同时提出了满足以上4个财务目标特征的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金之比的最大化。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目标:企业创立的目的是盈利,盈利是反映一个企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多表明企业财富越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企业资本可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理性选择,企业资本持续盈利能力可通过上述财务指标体系来体现。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指标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判断企业是否达到了财务管理的目标或财务管理的水平如何。资本配置最优化:有的人提出,新经济的出现对企业财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目标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指出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目标应定位为资本配置最优化。他们认为,财务本质是对资本要素的配置,新经济的出现促使资本要素范围扩大,要求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不仅为实现财务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可能,也将逐步地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使资本配置最优化能集中体现各相关人的利益。现有财务资本的有效利用,可以从资本收益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来量化考核。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目标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创造价值的现金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经济增加值还能够直接与股东财富相联系,创造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就是追求更高的股价;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目标能够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报酬激励结合起来。但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目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属于一个财务指标,未能全面反映企业产品、员工、客户、创新等非财务信息,而且没有考虑长期现金流量的问题,另外,计算经济增加值对资本成本测算的相关参数也很难取得。
利润最大化演变到股东财富最大化,推动其发展的主要是“利润目标”的内在矛盾——利润最大化目标导致了种种“短期化”的管理行为,二者体现的产权因素则是一致的——都是以最主要的产权主体(出资者或所有者)的目标为核心。但是,由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却是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相互推动的结果。“企业价值”的诞生在于产权交易的发展,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将企业视为一种“商品”,无论是产权交易还是日常财务管理,都要求在“企业价值”的高度。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言,越来越凸显出二者的矛盾。在产权交易阶段,股东侵犯其余利益主体的行为时有发生,“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一致性的前提条件遭到破坏。成本控制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本身成本,不足以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流动资金、证券、筹资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以便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还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寻求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紧密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财务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子系统,既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其独特性。财务目标要体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为其筹集到适度的资金并有效投放;企业战略的选择是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主,企业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目标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应对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目标确定后,要将财务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收入和支出、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目标的控制标准和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作用。企业的资产并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水平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适度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不错选择,对于存在闲置资产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是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盘活闲置资产、增加现有产量、合理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改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往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有效分析,用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企业发展趋势,帮助企业进一步改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做出正确评价,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理顺财务关系,股东、经理层、债权人构成了公司最重要的财务关系,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财务目标就是股东的目标。股利决策一方面能够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另一方面也因为留存盈余影响债务和权益的比例。企业鼓励政策既要满足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又要保证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当企业获利能力较强时,一般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股利政策,当企业的收益率高于投资者投资于其他所获得的收益时,企业一般会采取保留盈余不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同时,各产权主体的利益要求得到平等保护则不容置疑,企业价值最大化恰恰迎合了这种思想。 二、企业财务的变迁与选择
1. 作为具有独立产权的市场主体,现代企业应具有自身独立的经营目标和方向,可以说,一定时期,一定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当时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结构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一定的社会时期崇尚某一产权主体利益,一个企业有哪些利益偏好时,这个目标就表现为不同产权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就企业目标的数量来看,有单一目标和多元目标之分,这一区别与产权的分离程度和独立程度密切相关,企业产权的独立程度越高,企业目标就越具有单一性。在西方和东欧就出现过不同时期的企业目标。如以企业经营者为主的目标——企业利润最大化;以所有者为主的目标——每股收益最大化。
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自主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企业的行为方式已偏离了传统的目标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在体制转换时期,由于产权结构改革刚刚起步,双重体制并存,企业尚未取得真正独立的产权,存在着对国家和市场的双重依赖,由此决定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多元化,既不单纯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单纯是人均收入最大化或产值最大化。这一状况的改变有待于企业产权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育。
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企业经理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处于代理关系中的内部层次,二者不能触及到财产权关系,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与经理人员代理目标的一致性,即企业财务目标服从企业目标。如果企业是拥有独立产权的市场主体,那么企业也应是拥有独立财权的财务主体,只有能构成市场主体或财务主体的企业,其企业目标或财务目标才是单一的,明确的。 三、现代财务目标的一元化趋势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层、雇员等等都是企业产权主体,各方都有其自身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公司的利益制衡机制,这是企业财务目标在确定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的。如果试图通过损伤一方面利益而另一方获利,结果都将导致矛盾冲突,如职工罢工,债权人拒绝提供信贷、股东抛弃所持股份等,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而应公平地对待各方,尊重各方的利益。有的学者在看到这一问题时指出:“因为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多元化必然决定企业财务目标决不可能是单项的、唯一的,而应该具有多重性。”
我们认为,决不应该因以上原因而否定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单一性,这是因为产权和财权独立性是我们在确立财务目标时应予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如前所述,由于产权的分离,企业在尚未取得独立的产权或财权时(如我国现阶段股份制改组初期和国有企业),企业财务主体也呈现二元化特征,但一旦企业取得独立的产权和财权,财务主体便向企业这一经济主体靠近,具有一元性特征。财务目标自然也会体现这一特征,当公司法人拥有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时,其他各产权主体只拥有法律规定的所有权或财务要求权,而且这两个相区分的利益团体,行为动机与目标选择也必然不同。正如刘贵生博士指出:“在现代股份制公司,所有者集团作为公司财务主体越来越只具有一种形式上的意义,真正的财务主体日趋移位于公司本身这一经济实体。”之所以存在这样一种现实,应该说是一种产权博弈的结果。因此,“现代企业在选择财务目标时要考虑两个问题而不是一个,即:一,公司归谁所有;二,公司由谁控制,这是因为目标是人来制定并执行的,离开公司控制权归属的现实讲‘股东财富最大化’将有失片面而不够客观”。一个折衷的办法是:既能充分反映法人产权利益的“企业价值”,又能通过“企业价值”的扩大来增加其他各产权主体利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体制的相关措施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目标产生影响。企业应当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财务目标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企业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进行研究,合理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就能趋利除弊。
依上所述,企业财务目标体现着企业目标的意志,也反映了产权关系的现状。产权关系单一,财务目标就单一。产权关系复杂化、多样化且企业尚未得到独立的产权或财权时,财务目标与财务主体一样呈现多元化状态,这显然会导致企业财务的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随着企业在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企业取得了独立的产权和财权,企业财务目标必将保持一元性的本来面目。 四、“股东财富”与“企业价值”财务目标模式评析
1、股东财富最大化:一种广告效应。对于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股东是他们的“上帝”,公司的一举一动,一点成绩或是一点瑕疵都可能影响到“上帝”是用“手”还是用“脚”投票,一切为“上帝”着想可能已成为公司最神圣的使命。这也许正是理论界用其他理论来解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势时所忽视的。这也正是企业所追求的“广告策划”般的效果,企业在推销产品时常用的口号是“一切为了上帝”,不管企业真是这样做的还是没有这样做,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