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一份教案,并说明采用了什么教学技能(两大类教学技能各用3种),以及为什么采用这些技能?
35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积累有关的词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用。初步了解叶圣陶其人。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4、5小节,并学习用第一人称介绍爬山虎脚的本领。
继续复习巩固学过的理解词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发兴趣,揭示课题。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和学生一起去分校观察爬山虎。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爬山虎是如何贴着墙生长的及它的茎、叶。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问: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齐读。
介绍作者:叶圣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出示学习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字典理解字义。
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爬山虎的语句。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词语:舒服 均匀 波纹 弯曲 图画 痕迹 逐渐 牢固 休想
完成词句活动室1
三.朗读感受,指导积累。
1.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对照作者生动的语言,写得非常逼真。
2.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
3.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4.读读做做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爬墙的。
5.小组合作,为爬山虎画一张简笔画。
6.指导背诵课文3——5节。
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跟老师引背。
师生合作背诵。
7.用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的脚。
A:组内交流
B: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
交流
四、巩固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的脚。课后,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一种植物的片段,不用着急,老师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看谁是观察最细致的孩子。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用教学基本技能包括: 教学语言和教态,板书技能,情景创设的技能,课堂提问技巧,课堂调控的技能,导入课的技能,讲授的技能,说结课的技能,指导学习技能。
、就一个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工作)设计一个导入、演示、结束,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导入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依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准备。
演示
1.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对照作者生动的语言,写得非常逼真。
2.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
3.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4.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依据:《爬山虎的脚》一课,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教材中可挖掘的教学点很多,这样的课文比较难上,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都是很难的,老师在学生充分读、话、议的基础上,巧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适时地讨论演示、再现过程,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样一步步往上爬的,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结束: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的脚。课后,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一种植物的片段,不用着急,老师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看谁是观察最细致的孩子。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析一份教案,分析该教案用了几种教学技能,这些技能运用的是否恰当?为什么?
同第1题
4)、结合教学工作设计一份班级分层教学目标(普通学生、特殊学生),并说明该目标设计的依据。
《唯一的听众》五下语文
普通学生
特殊学生
(视力∕听力∕智力残疾:
程度:轻度智力残疾 )
教
学
目
标
1、能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2、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勤奋刻苦。
1、能读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沮丧”的意思。
2、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信心、勤奋刻苦。
设计的依据:一到四年级所学的生字词80%左右能正确读出,朗读具有一定的能力。但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班同学,说的能力比较差,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一件事情简单地说出来,写的能力更差,说写不统一。降低每篇课文朗读的要求,不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停留在读正确。课文的理解上也降低要求,能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会做一些简单的练习。一般教学重点要掌握,教学难点不作要求。
5)、根据对特殊学校的了解,阐述您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应该是“实惠课”。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所以,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好课”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者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思维,或者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总之,好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好课就应该是“实惠课”。
应该是“科学课”。既然是“好课”,一定有触动师生心弦的精彩之处,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某些“实惠”。既然如此,“好课”一定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一定是符合学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国情的。总之,“好课”的本质应该是“科学课”。而那些课堂效果不是太完美的“课”,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其教学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理念乃至理论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一定有悖于“情”、不合“理”的地方。
应该是“特色课”。人都是有个性的。由于性格、习惯、阅历、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和学生——这些课堂里的人也都是活生生有个性的人。同时,由于学情、班情、校情不同,各地、各学校、各班级也都是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而,“好课”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课,应该是因“校”制宜的课,应该是因“班”制宜的课,应该是因“人”制宜的课。也就是说,“好课”还应该是彰显师生和学校、班级的个性和优势的课,应该是“特色课”。有特色的课应该说都是合乎“人情”、顺乎“天理”的“好课”,应该说都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四者科学而有机地融合和统一的“好课”。
应该是“创新课”。在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好课”还应该是“创新课”。教师要不断求新、求进,不断进行自我扬弃,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实验和探索,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师生应该伴随着课堂一起成长。
当然,好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和生成的特点,“好课”也不只是上述四“课”的简单糅合和叠加,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都上成四“课”合一的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积极进取,执著追求,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极致,拥有四“课”中某一方面特质,就应该被视为“好课”。
6、根据您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您认为特殊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问题谈谈解决方案?
7)、您认为目前随班就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据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2.87%。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目前的随班就读存在“随班就坐”、“随班混读”、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特教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经费缺乏等问题,随班就读工作需要进行反思和进一步研究。
对策:
政府政策方面:
1.加强残疾人教育地方法规和制度建设,构建系统的残疾人特殊教育法律体系。 在智力残疾人特殊教育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以《残疾人教育条例》为主要内容的相对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培智学校、普通学校特教班为主、其他形式为补充的系列特教机构;智力残疾人学前、基础、普通高级中等以上以及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但仍然存在着缺少规范智力残疾人特殊教育的专项法规,教育管理不统一,学前、职业以及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保障力度不够的问题;需要在完善法律、统一管理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发展学前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方面做进一步完善。
2.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残疾人教育统一管理。需要创新残疾人教育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全市特殊教育资源。以残疾人公办教育机构为主导,加强民办机构与公立特殊教育机构的衔接,充分的发挥民办残疾人教育机构对残疾人教育的促进作用。将民办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学龄教育机构纳入全市特殊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工作轨道。另一方面要重视随班就读管理,支持随班就读工作。再者,在资金、政策、教学等方面要加强政府部门对运行相对困难的民办特殊教育机构的指导和扶持,以推进残疾人教育的均衡发展。
3.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构建完整的残疾人教育结构体系。 政府要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同时,为扩大融资渠道,应建立一主多元的办学模式,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以国学办学为主体和社会办学多样化投资的残疾人教育办学模式。为使每位残疾儿童均能享有适才、适性之教育机会,政府应积极建构完整的特殊教育服务支持体系,提供充足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教材编写,在职培训与相关设备等支持,以具体落实零拒绝之融合教育的理念与政策。
4.将残疾人学前教育及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保障残疾人特殊教育质量。与正常儿童学前教育不同,残疾人学前教育具有早期干预、早期康复的特
点。实践证明,听力残疾儿童如经过早期的语言训练,盲童经过学前的初步忙文读写训练、智障儿童经过社会适应的训练和学校环境的适应训练等,都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入学就读。学前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教学效果,而且将最终影响到残疾人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与政府依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整合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投入以保障学前义务教育实施。
8)、您认为教学技能的优劣是否对教学会产生影响?有何影响?
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技能,关系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能否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否真正转变为教学行为,也关系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能否得到彻底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学习,应用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与能力。现在的教师难做呀,都成为学生和教学成绩的钉子户了,但教师相应的地位却是处在社会的底层,是无钱,无房,无车的三无产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首先以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呈现出来;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要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