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
登记账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能力目标
1.能根据会计分录正确登记账户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职业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登记账户
难点:登记账户
教学策略及方法
采用“6+1教学法”,即课上“导、思、议、展、评、检”六个环节与课下“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勇于表达等各项能力。
教学资源
学习通平台、PPT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课堂起点
(5分钟)
提问:借贷记账法下我们的记账规则是什么?
经济业务发生后我们根据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确定了应计入的账户、账户方向和金额。
PPT展示,如果我想知道银行存款的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是多少,要怎么办?前面我们学会计算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为了更连续、系统地反映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经济业务对各账户的综合影响,我们要把会计分录记录的数据过到各相关账户中,这个过程就是“过账”。
(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上一节课所学的与新课有关联的内容,作一简略回顾,再借助一定的媒介如图片、视频等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过度,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学生跟随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理解会计分录只是记录了经济业务
应计入的账户、账户方向和金额。不能
连续、系统地反映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经济业务对各账户的综合影响。
思——
自学深思
(15分钟)
1.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的认真通读教材文本。
2.下发导学任务书,引导学生查找提纲内容。
3.巡视,通过肢体语言督促学生紧张高效自学,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自学神情状态,并据此思考是否需要调整已有的课堂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提问,并记录。
5.思考,调整已有课堂设计。
一般顺序为:
读教材→看任务→找答案→提疑惑。
学生通读教材,理解什么是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为什么要登记账户,如何登记账户。
议——
合作学习
(15分钟)
1.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解决疑惑。
2.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倾听,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疑点、误点和盲点,做好下一个环节“展”中解决的准备。
要求与提示:
1. “议”环节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2.前后桌成员要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有序组织,人人主动发言。讨论过程中控制好时间。
1.首先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PPT显示)。
2.通过讨论解决学生在“思”环节发现的疑惑,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争辩讨论过程中撞击出来的新问题。
展——
激情展示
(20分钟)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诱导、激赏、肯定,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挑战、补充、完善,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到桃子”。
要求与提示:
1. 为使这一环节的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在备“展”上做足文章,以免被“挂”在课堂上。
2. 学生展示规范用语:”我提问”、“我回答”、“我表述”、“我质疑”、“我补充”。
3. 教师要勇于示弱,善于守拙,管住自己的嘴巴,延迟评价,不打断学生发言,不抢学生风头,让学生在反复的交流碰撞中自己做出判断,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