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

106阅读 | 4收藏 | 1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1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2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3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4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5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6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7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8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9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10页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第1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纸鸳 上传于:2024-07-13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情绪情感过程 对事物的态度和主观体验,如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等。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克服困难的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三类: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其他研究方法: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 第三节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神经元(2002,选,1)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它的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单极细胞、 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为传入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这种绝缘层叫髓鞘。 (2007,选,1)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第二节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言语区(2005,选择,1) 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言语区包括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的第 44、45区,亦称布洛卡区(2004,选择,1) 。听单词引起威尔尼克 区的激活。 大脑的结构;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联合区;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第三章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第一节 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001,选择,2)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 代表绝对感受阈限。 韦伯定律:K=△I/I (2002,选,4)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第二节 视觉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2005,选择,2)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视觉适应; 后像(2004,选,3)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视觉的传导机制;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感受野;特征觉察器;色调;颜色混合;色觉理论;三色说;拮抗过程说;视觉对比 第三节 听觉 高音(2007,选,3) :高音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 16~20000赫兹。 其中 1000~4000 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音响;声音的掩蔽;频率理论;电话说;神经齐射说;位置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 第四章 知觉 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特性 (2002,简,1) 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从背景中把少数的事物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认知,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的过程中,认知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2005,名,1)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恒常性的种类有:(1)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或意义性。 第二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 是人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直接认知。 图形的组成;图形识别;距离知觉;方位定向知觉 第三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的形式包括:①对时间的分辨②对时间的确认③对持续时间的估量④对时间的预测等。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认知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上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2002,选,5)(2008,名,1) 网像运动系统和头眼运动系统;真动知觉与似动知觉。 第四节 错觉 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做错觉。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概述 意识的机能和作用(2006,简,1) 意识具有觉知性、能动性和历史制约性三个基本特性。 意识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催眠: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睡眠;梦;白日梦与幻觉 第三节 注意 注意的两个特点:集中性和指向性。 (2001,选择,1) 随意后注意(2007,名,1)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分类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注意的认知理论(2005,论述,1) 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 ;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认知资源理论 资源限制理论;双重加工理论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及其分类 短时记忆:是当前一刻能够意识到的记忆,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记忆容量为 7±2 个组块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长时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均势说;定位说;SPI理论 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第三节 遗忘与记忆的保持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或回忆。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005,简,2) :他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证明: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 引起遗忘的原因(2002,简,2) :由抑制或干扰引起遗忘、有压抑造成的遗忘、 由衰退引起遗忘、由线索提取引起的遗忘、由脑损伤引起的遗忘 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记忆效率(2007,论,1) : (1)及时复习(2)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第四节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2004,简,3) (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被试的内隐记忆并未受到作业任务类型的影响,而外显记忆则明显受到了影响(2)保持时间不同(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4)呈现的方式的影响不同(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006,名,1)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表象和想象 表象的特征(2007,简,1)(2004,选,8)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2004,名,7) 想象的功能;想象的综合过程;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概念是指某类事物的概括。它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思维形式,主要通过语词表现出来。 (2002, 选,6) 概念形成;策略在概念形成中的作用;推理; 第四节 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2008,简,2) 问题解决的策略(2006,论,1) : (1)算法式(2007,选,4) (2)启发式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2005,选,3) :分为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 第八章 语言 第一节 语言的特征与结构 语言的表征(2002,名,1) :语言在人的记忆系统中的存储形式叫语言的表征。它分为形式表征和语义表征两个层面。形式表征指语言符号在记忆中存贮与提取的方式。 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结构;语义表征的两种比较普遍的观点 第二节 语言活动的脑机制 威尔尼克区(2006,选,2)威尔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它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有密切关系。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受性失语症。 第三节 语言的感知与理解 语言的感知;语言的理解 第九章 动机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的功能(2005,简,1)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04,简,4)(2008,论述,1) 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往上依次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的含义;需要;需要的结构;动机和工作效率;耶基斯-多得森法则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2001,选,1)行为的动机强度是由效价和期望相结合所决定的。 归因理论: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之为归因(2008,名,2) 。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成就目标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挫折 意志;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及其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2008,简,1)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情绪理论 詹姆士—兰格理论(2008,选,4) 詹姆士和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对这些身体变化的知觉。 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情绪与动机 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坎农—巴德理论;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十一章 技能 第一节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 运动技能的种类;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第二节 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高原现象:练习成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