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九江解放纪实

245阅读 | 9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九江解放纪实第1页
九江解放纪实第2页
九江解放纪实第3页
九江解放纪实第4页
九江解放纪实第5页
九江解放纪实第6页
九江解放纪实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九江解放纪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欣然写下的。 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一部共百万大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长江中下游一线强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美梦,取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60年前,在九江范围内的长江江面,人民解放军最早是从哪里登上南岸的?又是怎样解放九江全境的呢? 江西最早解放的县城——彭泽 1949年3月初至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担负解放江南各省的战斗任务。国民党在长江沿岸布守重兵:瑞昌至湖口一线为白崇禧集团的第46军,1个师驻九江市区,1个团驻湖口,1个营驻瑞昌码头。湖口至彭泽一线为汤恩伯集团第68军,2个师驻彭泽沿江一带。他们装备优良,筑有牢固工事,配有大型火炮,江中还有炮艇巡逻游弋,妄图阻挡解放大军渡江登岸。 从湖口至彭泽一线的长江对岸,驻扎的是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4、5兵团。他们在安徽宿松、望江、安庆一线占领渡江出发阵地。选择这一地域作为渡江范围,是因为这一段长江江面较狭,北岸支流甚多,在这些河湾之内,便于隐藏解放军所征集的渡船。 4月15日,根据二野的部署,陈庚(第4兵团司令员)向所属部队下达渡江作战的命令:在全军渡江之前由先遣支队攻占长江中的江心洲(即八宝洲),控制江面,防止敌军舰从水上拦阻解放军渡江,以保障兵团主力渡江的安全。 八宝洲(今彭泽县棉船镇),被国民党吹嘘为“永远炸不沉的军舰”。它正面宽30华里,纵深15华里。洲南是长江主航道,水流湍急,对岸是有名的马垱要塞;洲北对岸是安徽的望江县,以浅水与之相望。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21日,第二、三野战军奉中央军委之令,在“西起湖口东到江阴”一线发起渡江战役。而在实际行动中,二野渡江的最西面是在彭泽县的小孤山水域。“西起湖口”这一提法是战略上的部署,指解放军江北兵力分布的范围。 21日凌晨1时40分,二野第4兵团第13军第37师109团的指战员作为先遣支队,在副师长赵华青和团长顾永武的率领下,从江北望江县杨家墩起渡,乘木帆船经过20分钟成功渡过长江,击溃沿岸守敌,攻取八宝洲,控制了江心阵地,使敌军舰艇不能从江上接近我军强渡地段,掩护左右我军突击部队顺利渡江的任务。 占领八宝洲对解放军渡江至关重要。在后来兵团党委的庆功大会上,109团被授予“渡江杀敌第一功”的光荣称号。 随后,人民解放军再渡南江攻占马垱要塞,迫使国民党弃江防而逃。 据彭泽县辰字村85岁的老船工傅梦成回忆:22日,天还未亮,他和三哥划船偷渡过江,来到安徽宿松的江边,给解放军送信。他说,自从3月起,国民党政府就宣布“封江”,对过往船只严格控制。他们来到江北后,看到江堤下面到处是整装待发的解放军,部队首长胸前挂着望远镜。他们对13军首长说:“敌人都逃跑了,老百姓正等着解放军呢。”部队首长仔细询问江南敌军的情况,并了解敌军粮库所在地。 天亮后,第13军从小孤山至马垱一线开始冒雨渡江。战士们以洋锹、钢盔划水,协助水手加速前进,先头船只仅以15至30分钟,很快抢占敌人的滩头阵地,彭泽县城守敌望风南逃。随后辰字村及附近的40多位老百姓划船去迎接解放军过江。二野13军37师周学义部迅速解放彭泽县城。 彭泽是江西第一个被解放的县城,成为“江西解放第一渡”。从此,拉开了人民解放军解放江西的序幕。 二野渡过长江后,兵分数路向赣东北腹地和沿浙赣边境挺进,日夜兼程追歼逃敌。 5兵团第18军第54师从彭泽马垱出发,沿长江南岸而上,向湖口挺进。4月25日,进抵湖口县流泗桥,歼灭国民党流泗自卫队,占领流泗桥,湖口县城守敌闻讯逃往九江。28日,54师162团和随军的南下干部支队进入县城,湖口解放。 18军54师162团解放湖口后,继续南下。5月12日,解放鄱阳湖畔的都昌县。 解放前夕的九江城 抗日战争结束后,九江地区就成为国民党特别重视的军事基地。1947年10月,蒋介石在九江设立临时行辕,亲自监督长江一带“剿共”军事。12月,白崇禧来到九江,成立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国民党在九江广设江防,严密控制水陆交通,造成空前的白色恐怖。九江的政治黑暗,经济衰败,社会秩序混乱。 1949年4月14日《申报》刊登《九江在死角上挣扎》一文,文章指出:“九江,现在是成死角上的一个衰落市场,差不多两年前,河岸与街巷里往来如织的过路客拥挤的情形,今天在九江市面上,很难看到。相反的奔跑在街头巷尾的人们,都皱着眉毛,惧怕以后的岁月,不知将来怎样挨过去。所以,九江是在死角上挣扎。” 人民解放军在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后,以破竹之势迅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5月,驻九江的国民党军政机构和白崇禧的桂系部队纷纷逃离,使九江出现了暂时的“真空”。这时,九江有两支地下组织在维护社会秩序迎接解放大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共九江中学支部,1948年11月成立,负责人詹逸群。詹逸群是福建城工部成员,1947年9月考入九江中学进入高一年级。28岁的他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先后发展李孟浔、丁盛发、汤奠民、袁学朗、马诚、吴少臣等30多名学生入党。他们一方面在学校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学生运动,抵制国民党在学校里征兵;另一方面密切配合解放大军渡江,他们赶印了大量革命宣传材料,散发给市民,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他们还通过在国民党九江县政府军事科工作的进步青年吴学宏,利用亲戚关系,争取到国民党九江县自卫大队副大队长陈文彬的策反工作,使九江自卫大队300多人决定留下,承担维持九江秩序的任务,就地等待和平解放。 民盟九江地下联络组,1947年10月成立,负责人许杰夫。许杰夫先后发展了李群化(兴中纱厂厂长)、郑丹(老同盟会会员)、熊渭(九江商会会长)、潘荣秋(地方人士)等人加入民盟。许杰夫是九江映庐水电公司经理,经常与民盟上级组织派来的李柱单线联系。民盟地下组织也对陈文彬进行策反,并于1949年元月正式吸收陈为地下联络组成员。九江出现“真空”的那段日子,为了防止敌特破坏,许杰夫调动“映庐”水电公司惟一的一部旧卡车,给已策反过来原自卫大队武装人员使用,在街上往返巡逻,承担起维护九江治安的责任。同时,民盟组织以商会为据点,屯积了充足的油盐柴米等生活必需品,为解放大军进城做好了物资准备。 据现年89岁的周慈忠老人回忆:解放前夕,他正在九江中学(现九江一中)做老师,听说要打仗,外地的老师和学生都回去了,原来300多人的学校只剩下100多人。学校里有40条枪,那是军训时用的。他与许杰夫经常有来往,当时许杰夫就劝他不要走,说曾到过苏北,那里的解放军对“三师”(教师、医师、律师)都很尊重,解放军打过来后,教师是安全的。临时担任教务主任的周慈忠,按照许杰夫的要求,与校长和老师一起将留在学校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