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198阅读 | 9收藏 | 1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1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2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3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4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5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6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7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8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9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10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11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12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13页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第1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担心 上传于:2024-04-22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95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25个小题,共50分)       1、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C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A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B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B       ①吐蕃   ②回鹘    ③突厥    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B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       C、 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 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D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A       ① 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舍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 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 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 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D       A、 赞美杭州的繁华       B、 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 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 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C       ①春秋   ②战国    ③汉朝    ④唐朝    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C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2、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B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3、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C       A、 去江南贩运棉布       B、 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 友人送他一部《红楼梦》       D、 购买景德镇真花瓷器       14、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初君权的加强 C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15、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D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16、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C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隋朝大运河       D、 元朝大运河       17、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西方侵略者有 A       ①荷兰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 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已于2004年6月8日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C       A、 秦长城       B、 汉长城       C、 明长城       D、 滇长城       19、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20、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D       A、 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 手工业作坊增多       D、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22、哪位皇帝经常引用荀子的话:“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23、历史上曾经盘踞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 B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24、“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 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 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25、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数 D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二、材料题(本题3个小题,共4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答:反映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 还反映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       (2)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答:在清朝设立了驻藏大臣,这个民族主要生活在现在的西藏自治区。       27、材料一: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材料二: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三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二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稳居第六。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四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