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

162阅读 | 8收藏 | 1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3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5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6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7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8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9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10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11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doc第1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挽少挽忆 上传于:2024-06-19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总复习: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考情分析 专题概述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对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具有重大意义。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首先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界转向了人类,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由此兴起。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神学一统天下,人文精神受到压制。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复兴并发展。17-18世纪,在欧洲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在人类思想解放的大潮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近代的明确成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实现政治理想的强大思想武器。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人文主义的内涵、兴起的条件、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等主干知识是每一年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应熟练掌握。 2、基本概念:“人文主义”、“理性”、“因信称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等重要概念是统领本专题考点的核心,应准确理解。 3、史观:人文主义是人类精神文明演进史上的共同财富,其精神、主张、观点经常被命题人引用,学习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备考复习的关键。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是我国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西方的一些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是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核心知识聚焦 核心知识 人文主义的内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影响 知识结构 时间 地域 人物 主要内容 核心 实质 意义 人的学问兴起 前5-前4世纪 古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精神 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①从研究自然和“神”到研究人; ②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 理念论 亚里士多德 逻辑学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意大利 西欧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达·芬奇 莎士比亚 提倡“人文主义” 追求自由幸福 人文主义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①人文思想复兴; ②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宗教改革 16世纪 德意志 瑞士 英国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基督教人文主义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动摇罗马教会统治。 加尔文 先定论 亨利八世 至尊法案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英国 法国 德意志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提倡理性 反对君主专制 否定教权主义 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理性主义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人文思想发展完善; ②批判封建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 ③为革命做舆论动员; ④为新社会制度提供理论和制度基础。 重点强调 一、人文主义的内涵 人文主义(humanism): 与“物本”(自然哲学)和“神本”(宗教)相对,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二、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1.智者学派   ①背景 前5世纪,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每个公民都有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话语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的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②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③主要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否定绝对的真理和永恒不变的正确标准。 ④评价 具有明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但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 2.苏格拉底 ①观点: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认为,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②意义: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③苏格拉底与中国孔子生活的时代很接近,他们都重视道德的作用;苏格拉底与孟子都认为人性本善。 3.柏拉图 提出理念论,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前者真实、完美而永恒,是世界的本质,后者虚假、残缺而变幻,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著有《理想国》,其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哲学王”担任。 4.亚里士多德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术活动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创建被称为工具科学的逻辑学,研究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 开设伦理学课程,讲述“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典型例题】 1、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及材料解读能力。“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强调重视道德和知识的作用,这与苏格拉底的观点和哲学地位一致,因此答案选择B项。 答案:B 2、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唤醒、说服、……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而不是强调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答案:B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比较 性质: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不同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相比,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仅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所反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所代表的阶层远较文艺复兴广泛,因为具有反对天主教会要求的不仅是资产阶级,还包括农民和部分封建主,因此是一场社会运动。 共同点:都反对天主教神学,都首先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先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要求。从结果上看,二者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推动人文主义在欧洲传播。 四、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推动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诞生了很多新的宗教思想和教派。这从根本上撼动了此前罗马教会及其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人们开始摆脱旧有的神学思想束缚,并最终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如学者所言:它(指宗教改革)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人都须信仰同一上帝,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须在同一方式下信仰上帝。相反的,它意味着人人都应有同样的自由,根据他们自己良知所指示的方式来信仰上帝——如果良知不让他们这样做的话,他们还根本有不信神的自由。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人文主义复兴的开端,但文艺复兴的影响基本是在知识分子中。而西欧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是基督徒,宗教改革是一件人人都必须参与的事情。因此,宗教改革的影响及其对人文主义的推动是全社会性的。 【典型例题】 1、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理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5世纪”“佛罗伦萨”“复活”可以判断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文艺作品是对古代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故选B项。A、C、D项分别对应的是古代希腊罗马、16世纪的德意志宗教改革、17-18世纪。 答案:B 2、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 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斯的代表人物,“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 答案:D 3、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可知教皇代表认为在信仰《圣经》的同时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只有这样信仰才能稳固,故C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反映;根据所学可知两者都没有否认信仰的必要,故B项说错误;D项只是材料反映信息的一面。 答案:C 五、启蒙运动的兴起与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 16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开普勒天文学和伽利略物理学的成就,将科学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终于,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伟大科学家牛顿对以往数学和力学的成就进行了第一次大综合。他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中,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该体系从两个方面给人类以伟大的启示:其一,“宇宙万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种自然规律是完全可以认识的;……人类社会也有支配其发展进步的永恒法则;”其二,“人们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进程中不需要上帝,只需要理性。……人们只要像自然科学那样运用理性主义的方法,同样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而启蒙运动则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思想家们受到牛顿成就的巨大鼓舞,用牛顿提供的武器——理性——去破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科学促使法国启蒙运动洋溢着崇尚理性、确信社会进步的乐观主义精神。杰出的科学成果及其广泛应用,推动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这使启蒙思想家们深信:人只要从屈服于神转而面向自然、征服自然,就能从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获得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科学的本质就是启蒙,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实际上,牛顿可以说是的启蒙运动之父。正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催生了启蒙运动,而非启蒙运动孕育了牛顿。 六、启蒙思想的理论逻辑 启蒙理论的第一层次为人性论,由此可引申出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然法则。关于人性,西方思想家们他们大都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共性,而人必然追求自我保存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斯宾诺莎所说,“每个人都爱他自己,都寻求自己的利益——寻求对自己真正有利益的东西,并且人人都力求一切足以引导人达到较大圆满性的东西。并且一般讲来,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保持他自己的存在。这些全是有必然性的真理,正如全体大于部分这一命题是必然性的真理一样。”这便是人之所以为人,从大自然那里获得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法则,即自然法则。而人类社会后天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均不能和自然法相抵触,即不能侵犯人的自然权利,否则,即为“非法之法”。有关人性、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学说,在启蒙运动中,甚至于在近代西方社会科学体系中,均处于类似于自然科学体系中“公理”的地位,即已由实践反复证实,其真实性已经得到公认,无须再加以证明的命题。 然而,人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一定会发生争斗,其结果必然是出现一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社会,从而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危害。于是,人们必须建立一种足以慑服所有人、使每个人都服从其命令的共同权力。但是,这样的权力不是神授的,它只能由人们在一起相互订立“契约”,自愿而无条件地放弃并让渡一部分“自然权利”,交付给作为“第三者”的某个人或一些人,使他们具有权威以进行统一的治理。这样,国家就诞生了,人类也就从无政府状态进入了有政府的和平与安全状态。这便是“社会契约”理论。在此基础上,卢梭等人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即认为契约的主体是人民而非政府。在启蒙思想的理论逻辑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构成了极为关键的环节,进而成为近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因为该理论揭示了政府权力的来源,决定了政府必须对谁负责的问题。“契约论就是宪政的思想渊源,民主政治的前奏。契约论的出现让君权神授论开始站不住脚。契约的订立是双向的、自愿的,在契约之下,统治者的权力以被统治者的同意为前提,来自于被统治者而非全能的神。……在没有契约论的年代,有民主,却无宪政。但在契约论的基础上,人民成为权力的最终所有者便成为可能,当国家权力成为全民共有之物时,人民就成了签订契约的主体,从而不再单向被动地为契约约束,这样一个真正意义的宪政也就产生了。” 如何在政府与人民之间保持权力的平衡?如果政府恣意侵夺侵犯了人民的自然权利,岂不与订立契约的初衷相违背?如何防止政府变成一个暴政的机构?启蒙思想家们根据英国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提出了分权的思想。孟德斯鸠将其进一步阐发为著名的“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而法制则是保证这一原则得以实现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法律既可以作为政府的工具以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使公众利益得以保全,更可以作为人民防止政府暴政的有力武器。而人民与政府订立的那份契约,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综上所述,启蒙思想的理论逻辑如下:人性论→人的自然权利、自然法则→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学说→法制原则。当然,在这一理论逻辑的纽带上,每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有差异的。 【典型例题】 1、“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强调理性、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因此选择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 答案:D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材料解读、综合比较分析和论证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历史条件。第2问,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抓住关键信息“财富的日益增长”“经济生活的需要”“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概括即可。三次运动的共同精神实际上是比较归纳其共同点。 答案: (1)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共同精神:人文主义。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2.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3.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5.“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康德 6.“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