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

134阅读 | 5收藏 | 1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1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2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3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4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5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6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7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8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9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10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11页
曹刿论战 试题及答案第1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心里没了光 上传于:2024-06-09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目录 内容主题 本文重点 作者简介 原文 译文注释 特殊句式 对比阅读 文章赏析 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 研讨与练习 后世影响 创作背景 人物分析 人物评价 内容主题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是春秋时期的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由于左丘明双眼失明而史记中,左丘与明之间有一块破损,所以也有可能叫左丘)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包括国别体、编年体和纪传体。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注释 注释   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ao),故又称“长勺之战”。    【 1】我:指鲁国   【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 伐(fá):讨伐,攻打。   【 4】师:军队。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根据鲁史《春秋左氏传》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5】 公:指鲁庄公。   【 6】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7】肉食者:指有权位的贵族。   【 8】间(jiàn):参与。   【 9】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于是,就。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2】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 专,独自占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4】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5】徧(biàn):通“遍”,遍及。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祭。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6】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7】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禀告神)。信,实情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18】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9】狱:案件。   【20】虽:即使。   【21】察:弄清楚。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竭力。属,一类事。   【24】可以一战:可以与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9】败绩:溃败。   【30】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31】辙(zhé):车轮在地上轧出的痕迹。   【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3】逐:追赶、追击。   【34】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5】故:原因,缘故。   【36】夫(fú)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3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进军。   【38】再:第二次击鼓。   【38】竭:(士气)竭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0】测:估计,推测。   【41】伏:埋伏。   【42】辙:车辙,车轮滚过地面的痕迹   【43】靡(mǐ):倒下。   【44】公将鼓之:之,音节助词。 译文单句对照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 谋:谋划。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肉食者:吃肉的人,此指当权者。 鄙 :目光短浅.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   远谋:深谋远虑。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专:独自专有。 安:养。 衣:衣服。食:食物。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受惠的不过是身边近臣,未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徧:同“遍”遍及。惠:恩惠。弗:不。 从:听从,跟从。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对神说实话。”   牺牲,猪、牛、羊等祭品。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让神灵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受到……信任。 福:赐福,保佑。信:信用。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狱:案件。 虽:即使。 必:一定。 以:根据。 情:实情。 察:弄清楚。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忠:本职,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请:请允许。 从:跟从。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   驰:驱车(追赶)。败绩:溃败。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下:下车。 视:察看。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军旗有没有倒,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遂:于是,就。 逐:追击。望:瞭望,眺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既克:已经战胜。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作:振作。再:第二次。 衰:衰弱。 竭:尽。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克:战胜。测:估计。惧:担心。伏: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靡:倒下。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的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53.htm" \t "_blank" 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一词多义   1 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 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 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 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 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例句: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例句: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动词用作状语,乘战车,坐战车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   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对比阅读   【原文】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文章赏析   战争题材在《左传》中写得最好,详略得当,而且都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   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左传》对这场战争没有细致的描绘,简单地用曹刿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战争的经过,以便使战前战后的论战更加突出。如果说战前论战体现了曹刿的以民为战争之本的基本战略思想,那么,战后论战则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有很高的作战才能。“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不过他不是只凭借勇力,“夫大国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