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摆渡
①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而我也始终相信,上帝会带给每个人与困难不同的邂逅。”因此,唯有直面困难,将生命摆渡,才能让人生绽放。
②如果你正站在陡峭的空谷前,畏惧与向前,你又会如何抉择呢?
③蓦然想起《老人与海》中那个固执到可爱的老人——桑迪亚哥。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苍茫的大海上,独自面对让人震颤的鲨鱼、难以预料的风暴,老人仿佛从不畏惧。因为他坚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所以始终勇往直前,所以会选择用尽全身的气力去守护自己的战利品,或者说是为了守卫尊严。海明威赋予了老人英雄一般的勇气,因而当风静静地吹过,老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带着寂寥的马林鱼骨上岸时,我们会感受到让人悲凉的欣慰和感动。
④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通往人生终点的朝圣之路上,荆棘与鲜花会交错生长,困难会和成长相依相伴,而面对困难时,我会欣赏像飞蛾一样的勇敢,在璀璨的火焰中化为绚烂。困难使人痛苦,可直面困难才能使人成长,它给了人继续向上攀登的勇气。
⑤喜欢巴尔扎克的那句话:“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史铁生或许在身体上是一个弱者,但是那直面困难的勇气让他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当奔跑的梦想被禁锢在方寸之间的轮椅上,当满身的才情难以放飞,若是你,你会想史铁生一样直面困难吗?生活的苦涩没有压垮他,困难在他的面前化为虚无,虽然命若琴弦,却从未放弃。这是勇气,更是人生的智慧。
⑥我喜欢易安居士将困难化作诗情,氤氲在纸上;也欣赏西西弗斯将困难化作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攀爬中坦然前行。我崇敬苏武将困难化作勇气,牧羊慢读人生;也欣赏在大火中失去实验记录的爱迪生,直面困难,重新起航……时间顺流而下,生活却逆水行舟。我们难以控制生活带给我们什么,可是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态度。
⑦别忘了,在面对空谷时,少一点犹豫,何必在乎那些沉重琐碎的恐惧,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也就拥有了摆渡生命的力量,也就能看到彼岸的星光灿烂。
从著名诗人的诗句转化到自己的主观感受,自然流畅。
不仅有对名著的描述,更有自己的感受,增加了文章的感动元素。
用比喻句写出对勇气者的赞颂之情。
用名人的事迹来印证名句,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连续运用历史文化素材,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前三个分句相对精短,铿锵有力,具有慷慨激昂的鼓动效果;后三个分句相对较长,舒缓柔曼,情意缠绵。
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馨香
①古希腊圣哲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诚哉斯言,人生,就如同颠簸于穷山恶水之境的一段非凡旅程,有时要经历深渊,有时需涉过险滩,但终须归寂于一颗敢于同逆境搏斗的心。就像白淑贤说的“架桥之论”,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份对生命的挚爱与热忱,皎皎如经云之碧月,飘飘若流风之茜雪,尽拾一地乐观淡然之馨香。
②“即使踏着荆棘,也不觉悲苦;即使有泪可落,亦不是悲凉。”沈从文,你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谁能想到文革遭批斗时,竟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用那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写下“荷花真美”。当郭沫若质疑你的文学才华,你淡然地付诸一笑,而后扬鞭东指,在别人的呶呶不休中,抵达登高望远的成功彼岸。走在生命的雨季中,你波澜不惊,笑看朗月照花;坠入人生的低谷,你步履从容,清吟一世风华。你用乐观淡然的笔画描绘出一幅锦绣遍地的人生画卷,于逆境处拾得一地馨香。
③“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一位走在人间四月天的才女,纵使斗转星移,流逝的时光之水也无法冲走她的绝世风华,反而像那醇香美酒,时间愈久愈迷人,愈耐人寻味。上世纪三十年代,她不顾重病缠身,奔走于穷乡僻壤、荒山野岭之间,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察研究中国古建筑。即使命运向她发出狰狞的冷笑,她依旧用泠泠清音对生活说:“我认定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林徽因用乐观的笑音点亮的四面暖风,于逆境处翩然起舞,与灵魂缱绻共舞。
④“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为失败而灰心,也不可以为困难而却步。”孙中山,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在风雨如磐的封建统治时代,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以坚忍不拔之毅力,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即使在内外交困之中,也未曾轻言放弃,历经艰难困痛,终于玉汝于成。
⑤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韩信,受胯下之辱,依旧如雪底苍松,耐得严寒,宛若羽化之仙;苏轼,遭受“乌台诗案”,仍草履一双,清风自在,烟雨任平生;弘一法师,受“唾弃之辱”,仍淡定从容,有光风霁月,宠辱偕忘的傲岸。
⑥“物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苦难则德慧不成”,乘一叶载满乐观与从容的扁舟,于苦海中乘风破浪,待到云淡风轻,天朗月明时,尽拾一地馨香。
作者直接点明了“架桥之论”,实际上,本次作文题的发源处就是龙江剧艺术家白淑贤的言论,展现出宽广的眼界和见识。
用诗意的语言对沈从文的经历作了中肯的评价,文字的清香扑面而来。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林徽因乐观的情状描绘得真切动人。
全文在素材运用上别具匠心,前面沈从文、林徽因、孙中山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