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子的艺术之晴雯篇
借影,用某人某事来影射他人他事,在文艺心理学上称为移情法。即把对A的情移到B的身上,使B具有A的特点、品性。
许多人都知道《红楼梦》一书,“多用借影”:“ 晴为黛副,袭为钗影。”本文将以黛副晴雯为主要例子来分析《红楼梦》之影子的艺术。
首先,晴黛二人性格相似。正所谓“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笔者认为此句中的“心”字包括了志向、品性、人格等多种含义,“身为”则同时代表着出身、身份、行为等多种含义。前一句是许多红楼女子的共性,但问题不在心的高低,问题在于身心能否合一。在传统观念里,身贵心贱,是内敛含蓄、谦卑谨慎;身贱心贵,那必然是自不量力甚至是自取灭亡了;只有身贵心贵、身贱心贱才是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
晴雯一错在身贱心贵,二错在自以为心贵就可以身贵,言行举止与黛玉颇为相似,处处树敌。得罪丫头。在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后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态度狠辣不亚于凤姐。得罪老婆子们。第五十八回,宝玉恨得拿拄杖打着门槛子说道:“这些老婆子都是铁石心肠似的,真是大奇事!不能照看,反倒折挫他们。地久天长,如何是好?”晴雯道:“什么‘如何是好’?都撵了出去,不要这些‘中看不中吃的’!”话说得极对但也极得罪人,可不是“直烈遭危”么。得罪袭人,连带着醋意与刻薄,袭人一句“我们”,迎面而来就是她的嘲笑:“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都没挣上去呢,就‘我们’起来了!”对于忍辱负重、心怀大志多年的最佳丫鬟,这种与宝玉亲密度及同辈之间地位上的否定比那句 “西洋点子哈巴儿”还要伤人。当怨恨积累了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进而得罪主子,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晴雯与宝玉相处之道也似宝黛二人平日模样。如经典的“晴雯撕扇”,谁不知道黛玉一不高兴,就拿起剪子剪这个剪那个,宝玉见惯了毁物之行,便有了“为泄愤毁物不该,而为玩乐便可”的言论。又如家常便饭般的冷眼恶语,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整个贾府中,最常拿“硬话”衬宝玉的,当之无愧者,黛玉也。其实说穿了,宝玉对女子的怜爱、尊重早已名声在外,私下里敢在宝玉面前撒欢儿的绝不在少数,但晴雯和黛玉则是无论对象、场合,脾气来了就顺势而为,随性得很。
晴雯最初被贾母喜爱甚至默许跟宝玉“迟早要在一起”,若不是品性也与黛玉相似,在贾府众人的印象里与黛玉相似,断不会仅凭眉眼相像就招致王夫人极度的厌恶,到最后被诽谤得无法容身。品性是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故而二者人际关系都很差。只是相对而言黛玉身份更高,所以被众人惩罚的形式基本停留在精神的好恶、隐性的亲疏上,而非直接的驱逐和伤害。况且黛玉还有一身才气横溢,仅这一点资本,所有的红楼金钗都差她一许,更别提压根不在金钗之列的晴雯了。
其次,长相有几分相似,在“晴雯之死”中,王善保家的说:“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的模样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面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王夫人听了这一席话后,向凤姐道:“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 在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晴雯身为丫鬟,却被王夫人拿来与黛玉相比,相比的结果是遭到王夫人的厌恶及致命的惩罚,恐怕与她长得与黛玉有几分相象有关。须知黛玉本不被王夫人喜欢。
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黛玉?想知道被一个人厌恶的原因,就得挖掘被她喜欢的原因。王夫人喜欢谁?薛宝钗。首先出身不同,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这感情,从一开始就有远有近了。再者,黛玉父母双亡,除了自身的美貌与才学一无所有,而宝钗家富裕非常,且还有母兄撑腰,从家族经济利益考虑,宝钗显然比黛玉更适合做儿媳妇。第三,这两人性格南辕北辙。一个典型的传统士子形象,敏感固执,嘴尖牙利,见一个取笑一个,大观园的是非明暗全被她收入口中又倾吐而出,“刁”字就是用来形容她的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的;一个则是新兴商人阶层,世故圆滑,处事周到,内敛与外向并存,且二者的切换拿捏得恰到好处。无利可图时“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有利可谋时就千方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