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课文解析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yān):古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花朝(zhāo)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犹:副词,仍然、还。厉:猛烈。]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冻风时作: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则:就。砾(lì):小石块,碎石。]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局促:拘束。之:结构助词。欲:想要。]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驰行:疾行,即快步行走。辄(zhé):总是,就]
(翻译: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沙土飞扬,碎石子乱滚。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却不能够。每次冒风疾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来了。)
(在记游之前,先用烘托、反衬的手法,勾画北国的早春。 花朝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郊外踏青。可是这一年“花朝节后,余寒犹厉”,为后文作了铺垫,欲扬先抑,把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心情暗示给读者;同时,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此段写北京早春的寒冷和冷风的厉害。)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稍和:略微暖和。偕(xié):同。东直:北京东直门。]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柳:高大的柳树。夹堤:分立在堤的两边。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微:副词,稍微。润(rùn):湿润。空阔:开阔。若:好像。脱笼之鹄(hú):从笼子里飞出的天鹅。之,助词,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鳞浪:像鱼鳞似的波浪。新开:刚刚打开。匣:指镜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为……所……:被。娟然:美好的样子。拭:擦,抹。鲜妍:鲜艳美好。明媚:鲜明可爱。倩(qiàn)女:美丽的女子。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靧(huì):洗脸。髻鬟(jìhuán):环形的发髻。掠:梳掠,梳理。]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将:副词,快要、将要。舒:展开,伸展。梢: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浅鬣(liè):兽颈上短短的鬃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许:表约略估计数。]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泉: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茗:名词用作动词,喝茶。罍(léi):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蹇(jiǎn):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为驴,这里作“骑驴”讲。]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虽:虽然。尚:还。劲:猛,强有力。然:连词,表转折。徒步:步行。则:就。浃:湿透。]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凡:凡是。曝(pù)沙:在沙滩上晒太阳。曝,晒。呷(xiā):吸。鳞:指代鱼。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喜气:欢乐的气氛。]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始:才。知:知道。郊:上古时代国都城外百里称“郊”,此外泛指城外。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而:转折连词,可是。城:在城里。居:居住。者:……的人。未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不知道郊田之外还有春色。之,代春色。也:语气词,啊。]
(翻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岸,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在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刚刚闪出亮光,泛起鱼鳞似的层层叠叠的波纹,(河水)清澈见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得像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过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荡,麦田里的麦苗像短短的鬃毛,只有一寸左右高。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还很强劲,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所有的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廿二日天稍和”,状写天气和心情。一个“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显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偕”“出”“至”,连用三个动词组成一个连动句子,表现出作者那种兴奋惬意的心情。 从“高柳夹堤”始,描写景色。 “若脱笼之鹄”是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描写春水之美。“冰皮始解,波色乍明”,用对偶句式,点出余寒已退,薄冰已融,春水开始呈现出澄明的色泽。 “鳞浪层层”句写微风吹过水面的样子。 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显得优美熨帖,同时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梳妆对镜的美人。 写春山之美。这个比喻,与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