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形势与政策》习题之简答题
福建农林大学《形势与政策》习题之简答题 0
1、简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 1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2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功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的结果,请问这“三个规律”指的是什么? 2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2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着重加强哪几方面工作? 2
6、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3
7、新时期人民对发展有那些新期待? 3
8、党的十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内容有那些? 4
9、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有哪些特点? 4
10、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5
11、中国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6
1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6
13、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特点和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6
14、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及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 7
15、如何看待当前世界军事领域格局和发展趋势? 8
16、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应具备哪些特性? 8
17、什么叫人生道路选择?选择的类型有哪几种? 9
18、从主观上看,大学生对待就业存在哪几个问题? 10
19、择业原则指的是什么?有哪些? 11
20、安全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 12
21、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的表现 12
22、火灾紧急疏散逃生自救十要素具体内容是什么? 13
23、心理素质的基础性作用包括哪些? 14
24、在实践中,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 14
25、大学生基础文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4
26、大学生礼仪修养如何培养? 15
27、“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15
28、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内涵。 15
29、CPI指的是什么? 16
30、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16
31、城镇化的基本方向和发展重点 16
1、简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功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的结果,请问这“三个规律”指的是什么?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着重加强哪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6、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新时期人民对发展有那些新期待?
人民对发展的新期待主要有:
A、由于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们要求更好地保护财产权;
B、由于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提出了新愿望;
C、由于经济地位变化,人们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D、在经济基础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的矛盾。
8、党的十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内容有那些?
党的十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内容有: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9、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有哪些特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特点有:
A、战略思想的延续性;
B、小康内涵的创新性;
C、奋斗目标的连续性;
D、具体要求的针对性;
E、目标愿景的可行性。
10、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回顾60多年来台湾海峡形势的变化,在祖国大陆形势、台湾岛内形势及国际环境三个因素的作用下,大致经历了从二十世纪的对抗、缓和、接触、对话到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交流交往与合作斗争并存等几个重要阶段。现回顾如下:
二十世纪的对抗、缓和、接触、对话
1、二十世纪50、60年代的军事对抗时期
2、二十世纪60、70年代的“不战不和”时期
3、二十世纪70年代后的解冻交往时期
4、二十世纪80年代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时期
5、90年代半官方接触交往与斗争并存时期
6、90年代末后曲折发展时期
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交流交往与合作斗争并存
A、有效地增强驾驭形势的能力,引导紧张的两岸关系形势向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增加两岸和平统一的因素
B、以民为本、以法遏独,创造融合亲情、互利双赢的良好氛围
C、加强两岸经贸、文化、科技、人员往来,以及学习、旅游观光的交流交往,融合亲情,增进感情,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11、中国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13、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特点和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当前世界国际形势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三是对话和合作继续发展。总的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国际政治局势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突出的问题有:(1)中东局势依然复杂,伊拉克重建有机会,也有期待,巴以和平进程充满变数;(2)朝鲜核问题与伊朗核问题;(3)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非安全因素在增加,如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难、法国的骚乱、美英两国的公交系统的大罢工等,世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4)霸权主义导致当今世界动荡不安。
14、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及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
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合作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1)大国相互借重有所上升,安全合作得到加强。
(2)美国主导地位下滑,大国关系深度调整推动多极化曲折发展:
美国主导地位下滑;世界多极力量与美国单边霸权间的矛盾突出,大国关系深度调整推动多极化曲折发展;人类社会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多元化的进步潮流以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雄心壮志势不可挡。
(3)中国综合国力排名上升,继续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亮点。
(4)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已成为牵动国际战略形势与大国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5、如何看待当前世界军事领域格局和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新军事变革步伐显著加快。主要大国军事战略加快调整,新技术新武器装备竞相投入使用,军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加速发展,作战空间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这些不仅使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而且也影响和推动着世界形势的发展。一是各国加大了军事科研投入。二是各国调整了战略部署。三是世界拉开新一轮太空竞赛。
16、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应具备哪些特性?
(1)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在对个人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和持续不断的提升。
(2)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具备的特性包括:
①可行性:规划要有事实依据,并非是美好幻想或不着边的梦想。
②适时性:规划的活动,何时实施、何时完成,都应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以作为检查行动的依据。
③适应性:规划未来会牵涉到多种可变因素,因此规划应有弹性,以增加其适应性。
④连续性:每个阶段应能持续连贯性衔接。
⑤完整性:规划的步骤要齐全。
17、什么叫人生道路选择?选择的类型有哪几种?
人生道路选择归根结底就是指人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生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选择。
选择类型有以下几种:
第一、稳定性选择
相对来说这是一种保守性选择,在信息世界里,人无时无刻不接受信息刺激,但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刺激做出反应,不可能时时刻刻变更选择的价值取向,否则人生就会陷入一种永恒的混乱。这样,我们就有了稳定性的选择,它对促进人生意识成熟和发展,形成人生的阶段性有很大关系。
第二、调节性选择
一个人在进行选择时,必须随时注意各种信息反馈,或迂回、或另辟蹊径、或重新设计,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尤其在今天,我们更要注意选择的超前性,注意发现确实具有潜在可能和发展趋势的因素,果断而又深思熟虑地进行发展趋势因素的选择调整。
第三、顺序型选择
它是对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备选对象都对人有利的困境下的选择方式。在今天,多重价值标准往往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至于合理性的大小,一般人是较难区别的,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具体情况的差异,人们对多标准下的选择顺序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是选择支援“欠发达地区”还是“留在机关”,取决于个人掌握的知识与经验。
18、从主观上看,大学生对待就业存在哪几个问题?
(1)就业期望值高
对于大学毕业生到普通劳动者的“蓝领”岗位上去就业,至今毕业生、家长、学校、社会舆论环境的就业观念都还没有充分转变过来。同时,大学生就业中也体现出功利性较强的观念,大多数毕业生都只期望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或中部较发达城市、省会城市,而不愿意到较艰苦的地方;期望到经济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优越的部门或大型品牌企业,而不愿意到中小型企业或农林行业,大多数的家长也都期望孩子到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岗位,而不愿意孩子到艰苦的岗位去磨练等等。
(2)就业能力准备不足
一方面,体现在许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体现在许多大学学的人文意识淡薄,如创新意识不强,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诚信品质以及艰苦奋斗精神不够等等,许多大学生的频繁跳槽、毁约,给企业造成较大的伤害。
(3)就业意识不强
大学生择业心态普遍不够稳定,在择业行为中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从众性和消极被动性。在面对职业问题时,表现得不够自信,缺乏主见。另外部分学生主观能动性还显不足,等、靠、要的思想仍然明显,期待着父母、亲朋或学校的帮助,而不愿意去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或者受到一次挫折后就丧失了信心。
(4)就业技巧缺乏
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自我定位。二是求职信或简历问题百出。三是不拘小节、衣着举止欠得体。四是缺乏信心和应变能力,落入面试陷阱。五是应聘时过于浮燥,过于重视薪酬,急于问待遇;面试话太多,太过套近乎;谈话时焦躁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