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5年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中考真题试卷
(考试时间:70 总分:5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共10小题)
1、(1分)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标准答案】 C
【解析】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第一第二次诸葛亮都不在,刘备诚信求教。直到第三次拜访时,才遇到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故答案选C。
【end】
2、(1分)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标准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战争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故选A。
【end】
3、(1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邓世昌
【标准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认识。鸦片战争之前,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故选B。
【end】
4、(1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标准答案】 D
【解析】
从题文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以看出是渡江战役,它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钟山代指南京。1949年4月,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故选D。
【end】
5、(1分)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该组织的成立顺应了(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
【标准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相关知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答案是D。
【end】
6、(1分)欧洲殖民国家经营“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 )
A、贩卖印地安人到非洲
B、贩卖印地安人到欧洲
C、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D、贩卖亚洲黄种人到欧洲
【标准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认识。罪恶的“三角贸易”,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获黑人奴隶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故选C。
【end】
7、(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蒸汽机技术的成熟
B、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D、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
【标准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数据和信息的交流中进入信息化社会。蒸汽机技术的成熟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但不是核心,故答案选C。
【end】
8、(1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民宪章》发表
B、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十月革命胜利
【标准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准确识记。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出现了无产阶级斗争。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此题选C。
【end】
9、(1分)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标准答案】 D
【解析】
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故答案为D。
【end】
10、(1分)打破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兴起
C、工业革命完成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标准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影响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所以此题选A。
【en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共6小题)
11、[盛世篇:品勤俭帝王](5分)
材料一: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杜甫的《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end】
(2分)(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两个盛世的描述?(2分)
答:( )
【标准答案】 材料一:文景之治 材料二:开元盛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唐玄宗时期的盛世辉煌的景象被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就描写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end】
(2分)(2)、材料三中请你从西汉和唐朝历史中,分别举出一位崇尚节俭、力戒奢侈的皇帝。(要求有具体皇帝和具体事例)(2分)
答:( )
【标准答案】 西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殿、园林没有什么增加;文帝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文帝穿的衣服质地比较粗糙;文帝宠夫人不能穿拖地长裙,帷帐上不许绣花;文帝因惜十家之产,而放弃修建露台;等等。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提出要“戒奢从简”,节制自己享受欲望;唐太宗为了不浪费民力,而放弃建暖阁养病;唐玄宗(李隆基)命人烧毁宫中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等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崇尚节俭、力戒奢侈的皇帝。西汉的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殿、园林没有什么增加;文帝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文帝穿的衣服质地比较粗糙;文帝宠夫人不能穿拖地长裙,帷帐上不许绣花;文帝因惜十家之产,而放弃修建露台等。唐朝唐太宗提出要“戒奢从简”,节制自己享受欲望;唐玄宗崇尚节俭,命人烧毁宫中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等。
【end】
(1分)(3)、除统治者节俭外,我国古代“盛世”形成的原因还有哪些?(1分)
答:( )
【标准答案】 革除弊政、任用贤臣,虚心纳谏、重视吏治、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等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盛世”形成的原因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于用人和纳谏;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等,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所以除统治者节俭外,我国古代“盛世”形成的原因还有:革除弊政;任用贤臣,虚心纳谏;重视吏治;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等。
【end】
12、(6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材料五: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end】
(2分)(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2分)
答:( )
【标准答案】 材料一观点批驳: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材料二观点批驳: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解析】
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日本的观点是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过程中,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批驳材料一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早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已经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批驳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end】
(2分)(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1分)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1分)
答:( )
【标准答案】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主要表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有关知识的识记。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end】
(1分)(3)、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分)
答:( )
【标准答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从张自忠的抗战家书可以看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民族精神。
【end】
(1分)(4)、读了材料五,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1分)
答:( )
【标准答案】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
【解析】
本题答案开放,主要考查学生对的分析能力。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民族牺牲。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作为日本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自己的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这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end】
13、[开放篇:筑“一带一路”](6分)
“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
[古代沟通]
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近代引进]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当代开放]
材料三: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四:“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end】
(2分)(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1分)其开拓者是谁?(1分)
答:( )
【标准答案】 丝绸之路 开拓者:张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end】
(3分)(2)、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至少回答3次)(3分)
答:( )
【标准答案】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end】
(1分)(3)、对比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1分)
答:( )
【标准答案】 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三的“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到材料四的“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可以看出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外资和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end】
14、[创新篇:析特色之路](8分)
[寻革命之路]
材料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二: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主席来到福建省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同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品尝红米饭。
[建民主之基]
材料三: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end】
(3分)(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2分)习近平主席为什么同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一起吃红米饭?(1分)
答:( )
【标准答案】 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追忆革命前辈的艰苦生活,牢记革命来之不易,继承革命道路,发扬革命精神,等等。
【解析】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部队攻打长沙遭到严重挫折,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所以毛泽东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他率领秋收起义队伍转向农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习近平主席同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一起吃红米饭的原因是:追忆革命前辈的艰苦生活;牢记革命来之不易;继承革命道路和革命传统;继续发扬革命精神等。
【end】
(3分)(2)、材料三中简述1949—1956年,中国怎样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至少回答3点)(3分)
答:( )
【标准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完成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949—1956年有关知识的识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19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