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

269阅读 | 10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第1页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第2页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第3页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第4页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第5页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第6页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第7页
2022-2023学年 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答案).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single一个人 上传于:2024-07-12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 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农业、手工业劳动工具的改进,理解生产工具变革与人类社会生活的革命性意义。 2.掌握古代劳作方式的变化,分析劳作方式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等积极健康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 1.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古代农业劳作方式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探学新知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 1.材质的演变: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分类 (1)石器: ①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 ②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2)铜器:距今 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己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3)铁器: ①公元前15——前14 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治铁技术; ②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 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二)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己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钩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三)畜牧业生产工具 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 1.古代中国 (1)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2)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3)汉朝:①使用纺车纺纱;②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 (4)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2.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二)制瓷工具 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发展: (1)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来制坯。 (2)中国南朝: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3)唐宋时期:为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经烧好的黏土块——支钉。 (三)冶炼工具 1.锻打(制作小型金属器具) (1)土炉:融化金属原料 (2)锤:打击金属原料 (3)锉:磨平金属 2.锻造(制作大型金属器具) (1)坩埚:融化金属原料 (2)范:①定型,商周时期用于制作青铜器。 ②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背景: ①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 ②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2)表现: 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②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含义: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深化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应用、推广及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秦地即占10处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铜矿。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 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杨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金属农具的分析研究》 材料二 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 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搂,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摘编自(东汉)崔寔《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出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犁耕技术发展的特征。 答案:(1)条件: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金属自然资源;冶铁工艺的创新和进步;大量土地的开发;劳动人民对落后农具的变革要求;列国变法的推动。 (2)特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推广;呈现多样性和地域性。 解析:(1)条件:根据材料“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河南、山西都有铜矿”可知,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金属自然资源;根据材料“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可知,冶铁工艺的创新和进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大量土地开发;根据材料“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可知,劳动人民对落后农具的变革要求;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可知,列国变法的推动。(2)特征:根据材料“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可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材料“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可知,由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推广;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犁耕技术,呈现多样性和地域性 随堂训练 1.从夏商周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蚌、石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青铜农具,青铜礼乐器、青铜兵器的数量也比青铜农具要多得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青铜器被贵族所垄断 B.青铜器的铸造水平低 C.奴隶制社会经济凋敝 D.农业非主要生产部门 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铮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3.殷墟妇好墓中,有五十多件铜器的表面上粘附有纺织品残片。研究发现,这些纺织品残片主要有六个品种,即麻织品、丝织物、用朱砂涂染的平纹丝织物、平纹变化组织、回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