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后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工业革命中“它为机械供给推动力。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轮
2.下列考古遗存中,可以反映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①烧骨 ②骨针③洞穴中的灰烬④陶纺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七八千年前,中国的农业与农耕聚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这不能说明
A.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B.人类出现定居生活
C.农业发展有利于人口增长 D.社会出现贫富分化
4.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超过地球总面积的2/3。如何去探测深海,如何去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人类今天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海洋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上最早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苏联 D.英国
5.在西周遗址的考古中曾出土了江苏仪征破山口古墓的青铜镰、湖北红安县的双孔青铜铚(镰),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的青铜臿(锄)。据此推断,西周
A.工商食官制度高度发展
B.青铜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C.冶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铁犁牛耕技术广泛使用
6.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C.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7.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8.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资本明显短缺
B.发展速度迅猛
C.地区分布失衡
D.原料供应不足
9.春秋战国时期,使“深耕易褥”成为可能,极大促进荒地垦植活动,也为兴修大型灌溉水利工程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铁器的广泛使用 B.牛耕方式的普及
C.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D.陶器制作技术的进步
10.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后来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一度出现了节育浪潮。这反映了( )
A.人们的生育观念得到修正 B.工人尽快脱贫的愿望
C.社会阶级间的价值观趋同 D.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11.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汜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 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 D.政府重农抑商
12.《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便于山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 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D.可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
13.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这说明
A.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是否掌握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D.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14.匣钵将火焰与坯件隔离,减少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专家劳法盛指出: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地提高,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唐代越窑制瓷水平为中国历代最高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15.2015年10月由美国谷歌研发的“阿尔法围棋”人工智能以5比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首次人工智能程序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在完整的围棋竞技中击败专业选手。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改变长期以来靠人力操作机器完成生产过程的传统生产模式,将大幅度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说明
A.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
B.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愈发完善而降低
C.人工智能已经在所有领域超过人类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鉏(锄)、斸(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的选取围绕什么共同的主题?其中哪一则最有实证性,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汉朝农业生产变化发展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如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
18.马铃薯与世界历史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材料一: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3)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B正确;珍妮纺纱机是纺织工具,不能提供动力,排除A;火车、汽轮都是交通工具,不能提供动力,排除C、D。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烧骨和洞穴中的灰烬只能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了火,但是不能证明当时的手工业水平,因此①③错误,ABC排除;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国古人已使用陶纺轮。骨针、陶纺轮等纺织工具反映了石器时代的手工业发展水平,②④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3.D
【详解】
材料未体现社会出现贫富分化,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材料“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可说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农耕聚落有了很大发展”可说明人类出现定居生活,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粮食的储备”可说明农业的发展增加了食物的供应,这有利于人口增长,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4.A
【详解】
海洋技术在现代科技中处于重要位置,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因此A正确,BCD排除。
5.B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在多个地区的西周遗址中都出土了青铜农具,这说明西周青铜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西周官营工商业发展的信息;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出土农具的冶金技术水平;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青铜农具的出土,不是铁农具。结合所学可知,铁犁牛耕技术最早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B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依据材料“协田”、“千耦其耘”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集体劳作,依据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这体现的是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个体农耕,所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农业耕作方式,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将中国古代农业与世界农业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7.C
【解析】
材料信息“只需敲几个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反映了互联网信息传播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故C正确;A只反映迅速传播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排除;D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只需敲几个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结合所学互联网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8.C
【详解】
“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却极少。全国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这充分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和原料供应,故AD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地区分布,而不是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
9.A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以及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其使“深耕易褥”成为可能,极大促进荒地垦植活动,也为兴修大型灌溉水利工程提供重要条件,A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并未普及,排除B;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实现,排除C;D与题干涉及的活动无关,排除。
10.D
【详解】
材料说明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上的人们生育观念出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竞争激烈,促使人们减少生育,D项正确;“修正”用词不当,材料体现的是生育观念的变化,A项错误;“尽快脱贫”不能得出,B项排除;“价值观趋同”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
11.B
【详解】
中国古代农业中收获量远远超过播种量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中的精耕细作模式,提升了粮食产量,B正确;曲辕犁出现在秦朝,排除A;水利灌溉工具和政府的重农政策有助于农业产量的提升,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
12.B
【详解】
根据材料“赵国”“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等信息可知,赵国推广了播种工具耧车,这一农具用于开沟播种,提高了劳动效率,B正确;耧车适用于平原,排除A;耧车不是除草工具,排除C;D是曲辕犁的作用,排除。
13.B
【详解】
我国之所以研究载人深潜技术,是因为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B项;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成就并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A项错误;深海探测技术并不是一个国